首页 理论教育竺校长亲自圈定西迁后代纪念文集,彰显人格魅力

竺校长亲自圈定西迁后代纪念文集,彰显人格魅力

【摘要】:学校将推荐人选报教育部后,教育部部长要竺校长亲自圈定,竺校长圈了我父亲,要知道竺校长夫人在西迁途中病故后,是侄媳妇在帮他当家的,此事足以看出竺校长的人品。竺可桢就任浙大校长后了解到隐居杭州的马一浮是一位国学大师,就决意聘他来浙大任教。因为竺可桢有两个亲戚是国民党高官,所以开始苏先生是反对竺可桢当校长的,认为他是靠关系谋取的校长一职。桩桩件件小事都彰显竺可桢校长的人格魅力。

1939年我父亲(王仁东)婚后不久,上海就被日军攻占,他们不愿留在沦陷区工作和生活。听说竺可桢校长带领浙大师生西迁办学有声有色,就设法打听联系,后来终于联系上要去浙大任职的工学院院长李熙谋,他让父亲追赶学校去宜山会合。9月父母带着不满周岁的哥哥,经香港、海防、河内、同登、镇南关(今友谊关)、南宁、柳州等地投奔正在广西宜山办学的浙江大学,后又随浙江大学经都匀迁至遵义。

1942年我出生在遵义水井湾。父亲十分崇敬竺校长,常对我们讲:“竺校长为人正直、爱才如命、唯才是举,浙大有今日之声誉与竺校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父亲毕业于上海交大,在浙大没有任何背景,但因课上得好,深受学生欢迎,第二年竺校长就转聘父亲为教授。1944年教育部要浙大在理工学院推荐教授和副教授各两名,再由教育部各圈定一名赴美进修,条件是教课五年以上,没有留过学的,父亲符合条件就报了名。此时,竺校长的侄子(土木系讲师)也报了名,还有人在公文上做了手脚,把校长侄子的名字放在前面。学生知道此事后大为不平,认为讲师是不够资格的,若他能去,大家就都能去了,还写了大字报贴在教室墙外,训导长将此事告知了在重庆的竺校长。学校将推荐人选报教育部后,教育部部长要竺校长亲自圈定,竺校长圈了我父亲,要知道竺校长夫人在西迁途中病故后,是侄媳妇在帮他当家的,此事足以看出竺校长的人品。父亲在美担任西北大学教授和阿立斯却默(斯)机械制造厂顾问工程师期间,竺校长到美参加会议也专程去威斯康星看望了父亲和同在那里的候虞钧先生。

1947年竺可桢(中)赴美考察,在威斯康星会见在那里工作的浙大校友王仁东(右)和候虞钧(左)

竺可桢校长诚聘国学大师马一浮的过程一直在教育界传为佳话。竺可桢就任浙大校长后了解到隐居杭州的马一浮是一位国学大师,就决意聘他来浙大任教。他曾两次亲访又多次托人从中斡旋,也答应了马一浮可在家中上课等诸项条件,但当时马一浮隐居惯了仍不想复出。竺校长开明、智慧、有耐心,善于等待。后来,杭城硝烟四起,马一浮举家逃难,沿途困难重重。竺校长立刻伸出援手,终于使马一浮先生走上了浙江大学的讲台,开设了深受浙大师生欢迎的国学课程,他还为浙大撰写了意寓深厚的校歌歌词,校歌也充分体现了竺校长追求、倡导的求是精神,经著名作曲家应尚能谱曲成了传世之作,经一代代浙大学子传唱至今。

苏步青教授早竺校长五年来浙大工作,已是数学系系主任。因为竺可桢有两个亲戚是国民党高官,所以开始苏先生是反对竺可桢当校长的,认为他是靠关系谋取的校长一职。竺校长从不计较,一直器重和关心这位难得的数学天才,在西迁时竺校长知道苏步青教授的夫人是日本人,就特地从浙江省省主席朱家骅那里要来一张特别通行证,写明沿途军警不需盘问检查,使苏步青教授在举家迁移中免去了许多麻烦和危险。当时举校搬迁,工作千头万绪,竺校长还能细心考虑到一位教授的家庭安危,这让苏步青教授十分感动,而正是在西迁途中竺校长因忙于校址考察,无力顾及家庭,在泰和痛失爱妻张侠魂和次子竺衡。当苏步青教授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总是深情地说:“我和竺校长从相识到相知,这样的好校长,把教师当宝贝,我们怎能不感动呢?只要是他要我做的事,不管情况如何困难,我都乐意去做。”桩桩件件小事都彰显竺可桢校长的人格魅力。(www.chuimin.cn)

马一浮在泰和浙大图书馆

苏步青全家合影

李寿恒先生1927年在浙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化工系,新中国成立后又为浙江省筹建了化工研究所和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前身),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后来从浙江工学院退休,每年教师节和春节我们都会去看望他老人家,已90高龄的李先生说起竺校长总是十分动情,他说:“竺校长生活十分简朴,总是以身作则,公私分明,连写家书的信纸都是自己买的。在遵义有时我会打打麻将,后来有一次听人说竺校长的日记上记着李寿恒打麻将一事,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打麻将了,把心思都用到学校里,竺校长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好校长、好榜样,广大教职工才会团结在竺校长周围,一心想着为学校尽心尽力,这样的学校怎能不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