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迁后代的脆臊奇遇-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

西迁后代的脆臊奇遇-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

【摘要】:在父亲和大伯的回忆中都有一碗难忘的脆臊绿豆粉。到了才发现满街都是绿豆粉,只是没有脆臊,好生奇怪。二问为什么现在街面上少有“脆臊”?发现他四十三年后重吃这碗粉的地点在永兴,而且还找到了年轻时去过的那家老店,见当年烧面的女孩还在,已经是67岁的老妇人了,同一个人相隔四十三年又为他烧了那碗脆臊绿豆粉,仿佛是“脆臊奇遇记”!

在父亲和大伯的回忆中都有一碗难忘的脆臊绿豆粉。后来发现许多回忆录中都提到这碗粉,但“脆臊”两个字的写法却五花八门,如父亲写“碎少”、大伯是“脆稍”,还有写“碎烧”“梢”。我心想,到了湄潭一定要去尝一下。

到了才发现满街都是绿豆粉,只是没有脆臊,好生奇怪。后来在湄潭大酒店员工的帮助下,去了一家开在小巷里的早餐店,他们还专门关照要留脆臊才满足了我的心愿,真诚感谢每一位帮助我的好心人!

吃了粉要提问,一问到底是哪个“sao”字?经过一番讨论(用方言)应该是“臊子”的臊。“臊子”在江南就是“浇头”的意思,但在川黔地区叫“臊子”,现在台湾餐厅里也称“肉臊面、肉臊饭”,都是江南“盖浇饭、肉臊面”的意思。

二问为什么现在街面上少有“脆臊”?看回忆录这是很普通的东西:猪油渣。老板娘笑答:“脆臊就是猪油渣,但做法有讲究,不是光油炸那么简单。炸的时候要掌握火候慢慢来,要放点甜米酒(酒酿的酒汁),最后还要加点醋,这样才能在汤里保持脆度。酒、醋放多了放少了都不行,还得掌握好放的时间,这些都是需要经验的。街上那些小店有些不是本地人开的,所以他们不会做。本地人嘛,大概是怕麻烦吧?人懒了慢慢也不会做了。”(www.chuimin.cn)

搞清楚“脆臊”的意思和做法后,想要感谢湄潭街面上那些诚实的店家,他们不造假,不会或不愿意做就说没有,而不是弄些名不符实的东西来糊弄顾客,让顾客信以为真的同时也坏了“脆臊”的传统与名声,可谓有良心!

晚上重温父亲写的《重返湄潭寻旧梦》,这是他写给当年浙大附中同学的汇报(他们在湄潭度过了全部中学时光)。发现他四十三年后重吃这碗粉的地点在永兴,而且还找到了年轻时去过的那家老店,见当年烧面的女孩还在,已经是67岁的老妇人了,同一个人相隔四十三年又为他烧了那碗脆臊绿豆粉,仿佛是“脆臊奇遇记”!大伯记录的脆臊也在永兴,而我两次到永兴,却与那碗永兴脆臊绿豆粉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