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观音洞探秘:历史、文化与难题

观音洞探秘:历史、文化与难题

【摘要】:带我们去观音洞的司机非常热情,陈老师问他木水车是否还有?观音洞有点偏僻,我们怕耽误司机生意就让他先走,他却说等一下,因为天冷,洞里面更冷,人待不住的。有回忆资料说当年浙大学生曾想探寻观音洞暗河源头、测量地下水文情况等,结果均未成功。洞边有观音寺,20世纪60年代曾为养老院,现在恢复为寺,幸事。出洞路过“观音寺和尚墓群”,墓葬塔共六座,最早建于清嘉庆八年,最晚建于光绪二十四年,有一座修建年代不详。

带我们去观音洞的司机非常热情,陈老师问他木水车是否还有?他说还有,当即绕路去找水车。看到那木制的水车我想起荷兰的风车;瑞士山区磨面的大型木水车,都是水力带动的。这么一联想,湄潭的水车也蛮有国际范儿的,所不同的是湄潭水车的木轮上绑着小毛竹筒,可提水浇地。司机说现在已经基本不用水车浇地了,太慢。

观音洞有点偏僻,我们怕耽误司机生意就让他先走,他却说等一下,因为天冷,洞里面更冷,人待不住的。果真,洞内温度明显低于外面,如果夏天到此就可以避暑了,像杭州的紫云洞。洞内有高高低低的石阶,依壁而立的菩萨大大小小,年代不一;有不少字迹清晰的老碑,如道光四年石碑记载的洞名是:清灵洞(好像更喜欢这个名字)。石碑自清以来分属不同年代,落款如:清乾隆三十九年、道光四年、光绪己未年五月、宣统二年、民国二十五年等,弥足珍贵!

湄潭的木水车还在(摄于2018年11月)

洞内有暗河,有石拱桥,暗河水声潺潺,但从桥上望去却漆黑一片,不知深浅。有回忆资料说当年浙大学生曾想探寻观音洞暗河源头、测量地下水文情况等,结果均未成功。此洞也因此颇具神秘感。

洞内有联:“水由洞底穿心过;人向岩边钓嘴来。”“钓嘴”怎解?(www.chuimin.cn)

另一联:“音亦可观始信聪明无二理;佛乃称士方知儒释有同源 。”联意直击性灵让此洞别具意蕴!

祖父、父亲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在此发呆?这里有我们脚步的重叠,也该有思绪和心灵的契合吧?

洞边有观音寺,20世纪60年代曾为养老院,现在恢复为寺,幸事。此处虽清幽静谧但实不宜养老。老人居住地应人气兴旺而不宜冷僻孤寂。

出洞路过“观音寺和尚墓群”,墓葬塔共六座,最早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最晚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一座修建年代不详。说是路过,其实那地方基本没路,需要扒树寻道而上。塔为石建,有四层、五层、七层,上有石刻图案,20世纪40年代的照片里更为清晰,可见岁月如风刀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