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感谢何琦副主任介绍的小学和湄潭气象观测站

感谢何琦副主任介绍的小学和湄潭气象观测站

【摘要】:一路西行,所关注的是一所大学的过往,不经意间被一所已经不存在的小学所触动!一所公立大学和一所民办私立小学,他们曾经的存在是那个时代教育的缩影。感谢何琦副主任介绍我认识这样一所小学,也难忘她热情带领我们参观湄潭气象观测站。青年时代的何其荣校长当年25岁的何其荣校长对于怎样办好一所小学,心中有标杆。当时学生贷金有限,他先后在遵义五所中小学勤工俭学兼授音乐课。他们善待教师,薪金略高于公立小学;提供

一路西行,所关注的是一所大学的过往,不经意间被一所已经不存在的小学所触动!竺可桢校长带领的大学还存在吗?一所公立大学和一所民办私立小学,他们曾经的存在是那个时代教育的缩影。

“遵义杰生私立小学”的创办者是遵义望族柏家(遵义会议旧址原是柏家公馆)。柏杰生开“天顺酱园”起家。他有七子,长子柏裕章(字继陶),继承祖业后开办了一系列与民生有关的实业且经营有道。他一生不热衷仕途不参加党派,却热心公益。次子柏辉章,国军第102师中将师长,抗日名将。三子柏宪章,上校团长,35岁捐躯抗日战场。

在湄潭相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琦,她母亲是柏宪章的女儿柏义方,也是杰生小学老师;她父亲则是杰生小学校长何其荣。感谢何琦副主任介绍我认识这样一所小学,也难忘她热情带领我们参观湄潭气象观测站。激情四溢的演讲,果断凌厉的工作风格,从她身上可见杰生小学创办人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942年柏裕章、柏辉章共同捐地捐田、捐房捐产以父亲柏杰生的名义创办杰生小学,并动员侄女婿何其荣放弃贵大学业出任校长。

先看一下杰生小学校歌(教务长陈福桐先生填词,中央音乐学院应尚能教授作曲):

荐山螺峰,巍峨突起;清泉绿竹,掩映交辉。我们生活在这里,孜孜不倦地学习。脚踏实地,手脑并用;会跳、会说、会做、会写;有礼义廉耻美德,有现代科学知识。健全身心,兴隆国运。迎头赶上时代,做独立自由的小国民。

看一下校园标语:

抬起头来,竖起脊梁,挺起胸膛,站稳脚跟。

今天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天下为公

读一下“教学大纲”:

教书又育人,书本知识必须适应生活,结合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将学生培养成多才多艺、独立自由、与社会各方面都适应的人才。

想象一下“豪华”的校园阵容:

土地3200平方米,含竹林;木石结构平房三座(55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一幢两层,上为教室下为礼堂(500平方米);新购图书6000册,教学仪器全一套。

(校园)有古木,有大片苦竹林,有操场(比两个篮球场大),有儿童体育游乐设施(秋千、跷跷板、梭梭板、云梯、爬杆等),还有典雅的草亭,名“巍然亭”(“黔南事变”后,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参加募捐、义卖、劳军、演出、写慰问信等活动。学校董事会为纪念师生们的爱国行为,特在校园里建巍然亭,董事长柏继陶亲写亭记之“跋”,文中有“我中华岿然不动,弦歌不辍”之语,故名之)。

青年时代的何其荣校长

当年25岁的何其荣校长对于怎样办好一所小学,心中有标杆。他在93岁时回忆:“我们当时就是老老实实地学浙大。管理上讲求是,教学上讲求是,学习上讲求是,甚至做人上也讲求是。”“杰生师生学习浙大严谨治学的教风和良好读书的学风,立竿见影。比如每学期举行一次语文和算术竞试就是直接照搬浙大的。”

当年他亲自带领老师到浙大附小、附中听课、取经,回来后再制定工作计划、教学大纲,后勤管理、排课、作息等方面都学习借鉴浙大,并融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把杰生小学办得风生水起。杰生学生参加遵义各小学体育、作文、演讲等比赛,都获第一名。(www.chuimin.cn)

当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方针: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

何其荣校长向学生们诠释:“礼是纪律;义是正当的行为;廉是爱护公物;耻是不做违反道德和规则的事。”学校又补充四要:“身体要健壮活泼;学识要博大会用;心情要慈祥安定;与人要诚实善助。”

浙大与杰生相隔一条小巷,当浙大缺教室和食堂时,杰生就主动出借,并说校园、礼堂都可随时借用。浙大工学院曾向杰生小学捐献了一批(很不容易带过来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帮助杰生小学开办了小科技实验室,让学生“手脑并用”。浙大的老师和学生也到杰生任教或兼职做辅导,烽火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杰生小学在教学上生动活泼,注重打开孩子们的眼界。从五年级起上午正常教学,下午则分文学、科学、音乐三组上课。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试,既考虑个人兴趣,又因材施教。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热情都分外高涨。

1943年,杰生31名学生毕业,经考试被浙大附中录取26名,名列遵义各小学之首。从此浙大附中每年给杰生3名免试保送优秀生名额,并享受公费待遇。一直延续到浙大离开。

浙大副教授吴志荛想引进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瑞士师范学校平民教育创始人,民主主义教育家)的思想。他提出富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心理学化”观点,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并翻译了《裴斯泰洛齐》一书,但无钱印刷。何其荣、陈福桐、李慕农三人共同出资帮助他印刷了1000册。于是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民主办学”“爱的教育”“情感教育”和“重科学、重实践”的“求是”精神融为一体。

吴志荛教授还写了《裴斯泰洛齐纪念歌》,由浙大学生兼杰生小学老师武宝琦谱曲,并首先由杰生小学的同学唱响。

武宝琦(浙大学生),山西人。家乡沦陷,亲人失散,失去经济来源。当时学生贷金有限,他先后在遵义五所中小学勤工俭学兼授音乐课。他读书、兼课,每天都极忙碌但生活俭朴。有人问他,你每天那么忙,所获不可能不多,可为什么还是那么节省?他坦然答:“我不只为自己,还有比我更难,又无谋生之道的朋友和同学啊!”他被誉为“仁者”。这位既师亦生的青年才俊,值得当今只知伸手的年轻人深思自省!

1945年遵义城区学校举行抗战歌咏比赛,聘请浙大沈思岩教授做评委,他听到杰生小学的大合唱:“枪,在我肩上;血,在我胸膛”时,感慨道:“ 有这样的学生,我们的民族不会亡!”

杰生小学生也学习浙大大学生,募捐、义卖(自己的手工作品、儿童玩具、家庭用品、装饰品等),用义卖所得买鸡蛋、面包、香烟等慰问过境的抗日将士。他们还写慰问信,给战士们唱歌、演戏,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孩子们阳光又自信。在一次全校师生周会上,校长宣布:“期末考试到了,各班远足(郊游)不去了,大家安心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11岁的沈大争同学当即站起来高声说:“何校长,你不应当宣布远足停下,我们都准备好了,也许郊游了,我们回来复习功课,考得会更好!”校长和师生们都笑了,然后各班郊游如期举行。一个小细节,留给后人多少感慨!

为办好学校,柏家可谓呕心沥血,他们连续注资。他们善待教师,薪金略高于公立小学;提供免费午餐中秋节有教师晚宴并分发月饼;岁末宴请全体老师以示尊敬和慰问。代老师们上一角百人会(民间一种储蓄方式),第一年上一角,第二年上两角,以此类推,得会后,全部收入归老师所有。他们善待学生,贫困学生学杂费全免;每学期考试前三名均有奖学金;凡考取浙大附中的都以董事会名义邀请到柏家公馆会餐,以示鼓励。

为办小学乐队,柏家特拨20石谷子(1石谷子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费用),定做10 把儿童小提琴。钢琴更是有故事:柏裕章托弟弟柏辉章(国军102师长)想办法;柏辉章给吴剑平(国军121师长)写信;吴再给郭惠苍(国军43师长)写信,于是万水千山从东北运到遵义一架钢琴(是郭在接受日本投降时获得的两架钢琴之一)。再加上一些民族乐器,杰生小学的乐队成为贵州省第一支小学乐队,至今都可以说是高大上的小学乐队!

短短时间内,杰生小学成为遵义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的名校。

1951年杰生小学和其他三所小学合并为遵义朝阳小学。何其荣校长到湄潭一中(原浙大附中)担任第一副校长(校长由县长兼任)至1959年。期间湄潭一中成为贵州省重点学校。何校长在1959—1979年蒙不白之冤,1979年平反。1994年教师节湄潭县政府授予何其荣家“教育世家”荣誉称号。何校长把毕生贡献给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

(资料来源:何琦副主任口述《抗日烽火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