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迁之路:浙大西迁后代纪念文集

西迁之路:浙大西迁后代纪念文集

【摘要】:1928年7月国立浙江大学正式定名,劳农学院改名浙大农学院。1938年10月浙大到达宜山的时候,祖父一家在柳州。1939年秋他收到竺可桢校长的聘书,再任浙大园艺系主任兼教授,于是带领全家从柳州直奔宜山,重返浙大,直到终老。宜山,今称宜州,是浙大西迁路上唯一直接遭过日机轰炸的地方,新建的校舍毁为废墟。幸苍天护佑,师生无大伤亡。宜山也曾是瘴气恶疾猖獗的所在,浙大在宜山的15个月中,师生染病者达三分之一,病逝者近二十人。

西迁时期的爷爷和奶奶

祖父吴耕民于1927年5月任浙江公立农专农场主任兼教授。8月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成立,校长蒋梦麟改农专为劳农学院,祖父任园艺系主任兼教授。1928年7月国立浙江大学正式定名,劳农学院改名浙大农学院。至1933年郭任远校长解聘农学院全体教职员(仅留一人),祖父离开浙大。

1938年10月浙大到达宜山的时候,祖父一家在柳州。1939年秋他收到竺可桢校长的聘书,再任浙大园艺系主任兼教授,于是带领全家从柳州直奔宜山,重返浙大,直到终老。宜山是祖父一家从此不再独自流浪的转折点。这次重走西迁路一开始,蔡恒胜老师就告诉我,是他父亲蔡邦华院长亲自到柳州去转达竺校长的诚意,请祖父回校的。隔着80年的岁月云烟,依然可见前辈们为“学校不停办”五个字意气风发、殚精竭虑的共同身影,他们是不负教育也不负时代的人!

宜山,今称宜州,是浙大西迁路上唯一直接遭过日机轰炸的地方,新建的校舍毁为废墟。这是日军毁我教育的铁证!幸苍天护佑,师生无大伤亡。

宜山也曾是瘴气恶疾猖獗的所在,浙大在宜山的15个月中,师生染病者达三分之一,病逝者近二十人。竺校长在日记里叹道:“故余谓广西之疾疫比之日本炸弹为可怕也。”

告别了泰和山间竺校长夫人张侠魂女士和次子竺衡的墓碑,赴宜途中重温北大教授吴宓的诗作《寄慰宜山国立浙江大学(二月五日被敌机炸毁)诸知友》:(www.chuimin.cn)

风云欣盛会,炮火忽飞灾。

黉舍成焦土,图书付劫灰。

天心矜众士,国命系真才。

远处吾滋愧,崎岖未共陪。

追寻先人的足迹,难以想象他们所经历的艰辛:无法预知的前路、天上炮火、人间病苦、生离死别。望车窗外飞逝而过的山山水水,想自己所谓的“重走”更像是一次远足,西迁路,无可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