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据我自己到湄潭的体会,以及钱、陈两位大姐重返湄潭的感受,我想到西迁二代赴黔寻根访问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继承求是精神的活动;第二,通过这种活动可以更进一步发掘、核实浙大西迁历史中的许多史料。大家都已年高,这件事刻不容缓。但是要办成此事最大的障碍是我不知道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西迁后代人员姓名和联系方法。不久,机会来了。
湄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正义是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他父亲是当年浙大附中毕业生,黄副主任的亲属中有五位毕业于浙大或在浙大工作过,所以黄副主任对浙江大学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一直致力于浙大与湄潭之间的交往与合作,2017年9月黄副主任组织了一次“杭州—江西—广西—贵州”的“重走浙大西迁路”活动,由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组成采访团,先到杭州举办“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以让采访团成员更多地了解浙大西迁路上的往事,让大家具有历史的现场感。
于是,我开始协助会议组织者,通过在浙江大学工作过的西迁二代,以多种渠道、各种方式寻找其他浙大西迁二代,并建立了西迁二代群。座谈会在2017年11月11日如期举行,正式参加座谈会的有52位浙大西迁二代。在会上黄副主任欢迎大家到湄潭访问,希望各位能向湄潭陈列馆捐赠与西迁有关的历史资料;多写回忆文章,以充实西迁历史资料。在代表发言阶段,钱灿和陈健宽及到过湄潭的西迁二代分别谈了各自访问湄潭的感受与体会;我也向大家介绍了打造“浙大西迁文化主题酒店”的过程,提出了筹建“组织西迁二代寻访团”的初步意向。湄潭大酒店陈天琼董事长则表示:“40年代湄潭是浙江大学的家,现在湄潭大酒店是西迁二代的家。”(www.chuimin.cn)
我的计划是先组织大家到湄潭寻根访问,取得经验后,再组织重走浙大西迁路。我必须事先了解全程情况,所以我坚决要求参加“重走浙大西迁路”的活动,路线是:梅城—吉安—泰和—宜山—湄潭。那次活动让我今后组织寻访团时心中有了底。
有关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的文章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3-10-07
我们参观了浙大西迁陈列馆,重温了浙大西迁的过程,特别是在湄潭时期,我小时候常跟父亲到农学院,跟着去捕虫采标本,现在只能在陈列馆里看照片了。原农学院病虫大厦牛郎背现状在文庙前留影和敬东在纪念碑前留影在石碑上找到父亲的名字和敬东找父辈名字找到同事二伯杨曦的名字在李万琼老师家和李万琼老师合影参观完浙大西迁陈列馆之后,我们到浙大广场拍照,找石碑上的父辈名字。......
2023-10-07
金秋十月,浙江大学电机系发电专业61级新安江同学会在建德举办,我与大学同学们一起寻访了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第一站——建德梅城镇。建德梅城镇副镇长彭思远陪同我们一起参观。后经竺校长等再进一步实地考察,在10月5日的校务会议上以多数票通过二、三、四年级迁移至建德的决议。......
2023-10-07
1928年7月国立浙江大学正式定名,劳农学院改名浙大农学院。1938年10月浙大到达宜山的时候,祖父一家在柳州。1939年秋他收到竺可桢校长的聘书,再任浙大园艺系主任兼教授,于是带领全家从柳州直奔宜山,重返浙大,直到终老。宜山,今称宜州,是浙大西迁路上唯一直接遭过日机轰炸的地方,新建的校舍毁为废墟。幸苍天护佑,师生无大伤亡。宜山也曾是瘴气恶疾猖獗的所在,浙大在宜山的15个月中,师生染病者达三分之一,病逝者近二十人。......
2023-10-07
学生撤离建德时的计划是分批乘船到兰溪,再步行到金华坐火车。我们到达兰溪时得知金华遭到日机轰炸。第二路从兰溪步行或换乘小船溯梅溪而上到金华。何时开车无处可以打听,又不敢离开,只是忍饥挨饿,但求尽早开车离金华西去。到了晚上,这辆长长的、满载难民、货物的混合列车,终于从金华开出。在月台上幸遇参军同学俞懋旦,押运汽油去南昌,我们三人就到他的铁皮车厢里的汽油桶上,垫草而卧,一路风雨无阻到达南昌。......
2023-10-07
2013年4月22日,在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我父亲举办的百岁华诞庆贺会上,听到了学校领导、父亲的同事、学生的发言,大家对父亲做了很高的评价:陈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浙大的“求是”精神,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陈先生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当时我们为之一振: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我们从小就熟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对浙大西迁,尤其对父亲在浙大西迁过程中的情况知之甚少。......
2023-10-07
由于错过了入学时间,“浙大教务处认为我到校太迟,已取消保送资格,不允许我报到,后因照顾我从安徽步行到贵州非常艰难,途中要偷渡日本鬼子封锁的长江,十分艰苦,才允许我暂时进入浙大先修班。先修班是替一些1941年秋没有考取大学的学生补习功课的,先修班教书的教员有周茂清、张有清等。我到了贵州永兴场的浙大先修班,写信给竺校长请求升大学。1942年秋季准许我不经入学考试,直接进入浙大电机系一年级”。......
2023-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