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大学西迁后代寻访黔路

浙江大学西迁后代寻访黔路

【摘要】:我父亲在湄潭工作七年,我又出生在湄潭,所以在湄潭文庙展示的浙大西迁史中看到父亲的照片、手迹,以及浙大广场纪念碑上父亲的名字时,我内心的感慨难以用文字表达。而我可以利用在湄潭大酒店“工作”的机会,陪同高龄的西迁二代到湄潭看看。我住在浙大华家池校区,校区内就有一批西迁二代。钱大姐到湄潭后,常规寻访的地点都走了一遍,黄正义副主任还请她到陈列馆做了讲座。陈大姐当年在浙大附小读书,她的心愿是寻访小学遗址。

我父亲在湄潭工作七年,我又出生在湄潭,所以在湄潭文庙展示的浙大西迁史中看到父亲的照片、手迹,以及浙大广场纪念碑上父亲的名字时,我内心的感慨难以用文字表达。湄潭的文庙现在已经成了“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这就是我心中的“祖庙”。我就想:每一位西迁二代都应该到湄潭看看,了解浙大西迁的历史。而我可以利用在湄潭大酒店“工作”的机会,陪同高龄的西迁二代到湄潭看看。

我住在浙大华家池校区,校区内就有一批西迁二代。我首先想到年高的两位,一位是当年浙大农学院陈鸿逵教授的女儿陈健宽大姐(84岁),但她当时希望在暑假里由在环资学院任教的儿子陪同前往湄潭。于是我找了钱灿大姐,她是当年浙大数学系主任钱宝琮教授的小女儿。虽然钱大姐已经86岁了,但她身体挺棒,精神也好,当我问她:想不想再到湄潭去看看?她一口答应:去!于是2017年7月中旬我们一起前往湄潭。

钱大姐到湄潭后,常规寻访的地点都走了一遍,黄正义副主任还请她到陈列馆做了讲座。她的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凡是她记忆中的地方,我们都进行了寻访。每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她就会把当时的故事回忆出来。那段时间天气特别好,几乎天天是晴天,于是钱大姐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及时将照片做成美篇发到她的朋友圈。(www.chuimin.cn)

8月初,回到杭州后我去陈健宽大姐家,她说:看了钱灿发的美篇那么精彩,也一定要去一次湄潭,只是儿子暑假科研任务多没空陪她,但她老伴周老师积极支持,为了使周老放心陈大姐安全出行,我就动员妹妹王敬东一起赴黔。

2017年8月16日,我们到了湄潭。陈大姐当年在浙大附小读书,她的心愿是寻访小学遗址。到达第二天的上午,陈大姐、我妹妹和陈列馆小邓在湄潭中学附近竟然先找到了陈大姐的校友——湄潭中学退休的李万琼老师。李老师告诉她们:浙大附小的房子还在!这不但是陈大姐的惊喜,也是陈列馆小邓的意外收获,因为这件事连陈列馆及县文物管理所也不知道。陈大姐去湄潭时带了一本她读六年级时的作文本,她将带有“湄江小学”封面的作文本捐赠给了湄潭大酒店,现展示在酒店“校友之家”的陈列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