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宽[1]80年前父辈一代跟随竺可桢校长从杭州西迁,直到遵义、湄潭、永兴。我今年8月有机会跟着陈天来教授重访湄潭,回忆了童年的往事,对今日湄潭发展感到宽慰、兴奋。我们从杭州出发飞贵阳,再坐小车上高速直达湄潭,前后仅用8小时。从湄潭到遵义要经过虾子场,停车吃中饭,到遵义已是下午3点多,现在湄潭到遵义,开车只需40分钟。今年回湄潭,看到电力充足,回忆起我们当年在湄潭,晚上点的是灯草桐油灯。......
2023-10-07
我父亲在湄潭工作七年,我又出生在湄潭,所以在湄潭文庙展示的浙大西迁史中看到父亲的照片、手迹,以及浙大广场纪念碑上父亲的名字时,我内心的感慨难以用文字表达。湄潭的文庙现在已经成了“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这就是我心中的“祖庙”。我就想:每一位西迁二代都应该到湄潭看看,了解浙大西迁的历史。而我可以利用在湄潭大酒店“工作”的机会,陪同高龄的西迁二代到湄潭看看。
我住在浙大华家池校区,校区内就有一批西迁二代。我首先想到年高的两位,一位是当年浙大农学院陈鸿逵教授的女儿陈健宽大姐(84岁),但她当时希望在暑假里由在环资学院任教的儿子陪同前往湄潭。于是我找了钱灿大姐,她是当年浙大数学系主任钱宝琮教授的小女儿。虽然钱大姐已经86岁了,但她身体挺棒,精神也好,当我问她:想不想再到湄潭去看看?她一口答应:去!于是2017年7月中旬我们一起前往湄潭。
钱大姐到湄潭后,常规寻访的地点都走了一遍,黄正义副主任还请她到陈列馆做了讲座。她的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凡是她记忆中的地方,我们都进行了寻访。每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她就会把当时的故事回忆出来。那段时间天气特别好,几乎天天是晴天,于是钱大姐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及时将照片做成美篇发到她的朋友圈。(www.chuimin.cn)
8月初,回到杭州后我去陈健宽大姐家,她说:看了钱灿发的美篇那么精彩,也一定要去一次湄潭,只是儿子暑假科研任务多没空陪她,但她老伴周老师积极支持,为了使周老放心陈大姐安全出行,我就动员妹妹王敬东一起赴黔。
2017年8月16日,我们到了湄潭。陈大姐当年在浙大附小读书,她的心愿是寻访小学遗址。到达第二天的上午,陈大姐、我妹妹和陈列馆小邓在湄潭中学附近竟然先找到了陈大姐的校友——湄潭中学退休的李万琼老师。李老师告诉她们:浙大附小的房子还在!这不但是陈大姐的惊喜,也是陈列馆小邓的意外收获,因为这件事连陈列馆及县文物管理所也不知道。陈大姐去湄潭时带了一本她读六年级时的作文本,她将带有“湄江小学”封面的作文本捐赠给了湄潭大酒店,现展示在酒店“校友之家”的陈列柜里。
有关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的文章
陈健宽[1]80年前父辈一代跟随竺可桢校长从杭州西迁,直到遵义、湄潭、永兴。我今年8月有机会跟着陈天来教授重访湄潭,回忆了童年的往事,对今日湄潭发展感到宽慰、兴奋。我们从杭州出发飞贵阳,再坐小车上高速直达湄潭,前后仅用8小时。从湄潭到遵义要经过虾子场,停车吃中饭,到遵义已是下午3点多,现在湄潭到遵义,开车只需40分钟。今年回湄潭,看到电力充足,回忆起我们当年在湄潭,晚上点的是灯草桐油灯。......
2023-10-07
竺校长及工学院和各系的领导均十分重视实验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感性知识。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亦援例于该日公开展览,以资庆祝。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都十余部份,均于是日同时开放展览。工学院实验室奠基纪念碑王国松与陈晓光在遵义洗马滩机工实验室前1943年6月6日,工学院实验室也全部开放,盛况不减前一年。事后,学校发动浙大同学会进行募捐,使一部分实验室较快得到了修复。......
2023-10-07
吴江新[1]2018年11月15日,我随浙大西迁后代寻访团一行探访考察了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当年浙大西迁途中曾在此短暂办学。一白鹭洲头探古幽,文军西迁曾此留,书院文脉传千古,儒学心学皆是求。南宋宝祐三年,文天祥进入白鹭洲书院读书,在名师欧阳守道的教导下,成为全院品学兼优的学生。......
2023-10-07
阳光下的西来庵,明艳、静谧,大门紧锁,是一座庙的样子。听老人家聊聊西来庵:这个“庵”字,在这里是草房的意思,不是庵堂。后来,西来庵是风云乡的衙门,就是乡政府;又成为党继成家的私塾,就是学堂;然后是东南小学。就西来庵的历史而言,这只是刹那瞬间,我所记录的也就是这一瞬。西来庵依山傍水,视野开阔,风光秀美,如果能开放成为遗址公园,那将是属于湄潭的文化遗珍。......
2023-10-07
浙大由广西迁往贵州,爸爸所在的史地系图籍典册众多,均由陆路运送,师生竭力配合,经过艰难跋涉,终使教学资料安全运抵遵义。这里,遍布浙大人西迁的足迹,脑海中不断浮现起爸爸妈妈教书、上课生活的模糊身影,虽然时间太过久远,可我们竟在西迁路上再次重逢了!浙大西迁宜山纪念馆里,我(右)和姐姐以平(左)在父亲像前合影......
2023-10-07
2018年11月13日,我与外甥女王黎明随西迁后代群群员一行乘坐高铁经新余换乘大巴到达泰和,开始了浙大西迁第二站——泰和、吉安的寻访。由于战火蔓延,1937年12月下旬,浙大师生分别从天目山、建德出发,迁移到达吉安。但借用的吉安中学和吉安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舍不能满足浙大的办学需要。在赣江之滨泰和上田村偏僻的乡间,浙大获得了一方安定办学之地,历时八个月。......
2023-10-07
租住老城捞沙巷。遵义那晚不包餐,导游小王推荐我们到“捞沙巷小吃一条街”,说那里是年轻人喜欢的地方,此言不虚。只见捞沙巷张灯结彩熙熙攘攘,名目繁多大同小异的各地食品,以烧烤、油炸为主,当地的特色却很少,空空行过。但捞沙巷对于我却是别有深意的:祖父一家初到贵州时曾在此住过半年,他哪里想得到,八十年后这里会变成人声鼎沸的著名小吃街,而我会在这里遥想他们的生活,想象父亲13岁的少年时光。......
2023-10-07
依教育部二十八年度的统计,战前专科以上学校108校,因战事迁移后方者52校,迁入上海租界或香港续办的25校,停办的17校。也让我看到父辈们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所努力行走的那一条安放着教育尊严与灵魂的精神之道已珍稀如绝版!浙江大学和全国所有南渡西迁的大学在一起,就像是播种机,一路播下大学对青年的意义;对社会的责任;对科学与道义的担当,同时为后代播下了中国教育永远的一束光!......
2023-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