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重走西迁路

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重走西迁路

【摘要】:竺校长及工学院和各系的领导均十分重视实验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感性知识。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亦援例于该日公开展览,以资庆祝。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都十余部份,均于是日同时开放展览。工学院实验室奠基纪念碑王国松与陈晓光在遵义洗马滩机工实验室前1943年6月6日,工学院实验室也全部开放,盛况不减前一年。事后,学校发动浙大同学会进行募捐,使一部分实验室较快得到了修复。

竺校长及工学院和各系的领导均十分重视实验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感性知识。1942年7月10日《浙大校刊》报道:

六月六日,为大禹诞辰,经中国工程师学会第九届年会定为工程师节,全国各工厂暨学校实验室均于是日开放展览,用资纪念,借以提高社会人士之工程知识,与一般人民之科学兴趣。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亦援例于该日公开展览,以资庆祝。按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前借校场坝步校房屋一幢,因地位过于狭小,一切仪器机械多搁箱内,未能取出,实验时诸多不便。乃于去岁新建实验室于湘江之畔,适在遵义城郊景最优之处。计有房屋十幢,背城面江,景色极佳。

隔湘江远眺洗马滩工学院实验群(浙江大学档案馆提供)

从遵义东门城墙壁望浙大工学院实验室(浙江大学档案馆提供)

是日朝雨初霁,天朗气清,八时展览开幕,一时沿城各路,几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昕夕之间,络绎扵途,凡观众先后不下二万余人,诚遵城之空前盛会也。

工学院展览地点,计分二处,大部集中于次东门外实验室新址,计有:电机工程学系电力组之电机发电室,电机实验室;机械工程学系之机工实验室,金工实验工场及锻工场;化学工程学系之化工实验室,仪器药品室,精密仪器室,油脂、制革等工场;暨工学院研究所化学工程部之研究室;土木工程学系之材料试验室及测量仪器陈列室。老城协台坝(子弹库)旧址,则有:电机工程学系电信组之电讯实验室(包括电话、电报、无线电实验室)及电磁测定试验室;化学工程学系之物理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室等。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都十余部份,均于是日同时开放展览。

工学院实验室奠基纪念碑(1943年11月11日立碑)

王国松与陈晓光在遵义洗马滩机工实验室前(1940年5月)

1943年6月6日,工学院实验室也全部开放,盛况不减前一年。家姐王筱雯在遵义读的高中,她在回忆文中写道:“1943年的工程师节,电机系的张团珠和华景行姐姐带我去参观电机实验室。我看到人们兴高采烈地结伴而来,就像过节一样。我记得设在老城子弹库里的实验室是有关电讯设备的,展示电话、电报传导全过程。湘江之滨的实验室则示范发电机组发电全过程。还有利用两个放在不同高度、装满着流水的巨大木桶,利用其水流落差冲击一台小水力发电机发电,使许多电灯泡发出耀眼的亮光。这对于当时仅用几根灯芯草和一碟桐油或菜油来照明的遵义人民来讲,真是大开眼界,人们久久不愿离去。”(www.chuimin.cn)

2009年与贝濂姐(贝时璋之女)在湄潭求是林植树时的合影

遵义可桢大桥(2009)

但是,1944年6月6日那天,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过热的柴油机排气管烧着了竹编的土墙,延烧至木屋顶上的稻草,火势迅速蔓延,在场的和闻讯赶来的师生都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抢救。消防队也赶来救火,城墙上站满了焦急的人们,无不痛惜实验室遭受的飞来横祸。父亲为此心痛不已,夜不能眠,徘徊于室内,母亲和姐姐不时听到他发出叹息之声。为了筹建实验室,曾耗费了大家多少心血呀!事后,学校发动浙大同学会进行募捐,使一部分实验室较快得到了修复。

1946年浙大东归前夕的工程师节,实验室还最后一次对外开放,向遵义人民道谢和告别。我们全家于8月中旬离开了父亲工作七年之久的遵义,东归杭州

2009年我到湄潭参加了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0周年的活动,热情纯朴的湄潭人民对浙大的热爱和对西迁历史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结束后路经遵义,在浙大校友的帮助下,寻访了子弹库、杨柳街及可桢桥。由于有其他工作,在遵义停留时间太短,有些遗憾!

今后尚需更多地阅读西迁史料,为学习浙大前辈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艰苦办学精神和传承求是精神而继续努力!

在查阅西迁史料工作中得到了许高渝老师、群友蔡恒胜、钱永红以及浙大档案馆的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王遵雯:王国松之女,1944年出生于遵义,1966年浙江大学电机系发配电专业毕业,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王国松于1925年毕业于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科并留校任助教,1930年出国留学,1933年回浙大电机系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电机系主任、工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