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走西迁路:浙大西迁后代纪念文集,泰和探寻

重走西迁路:浙大西迁后代纪念文集,泰和探寻

【摘要】: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人生地疏,要参访之地自己也说不清,遂召出租,在年轻司机赖新华的引导下,径直开车到泰和六中大门口,赖君从其父处略知浙大迁泰旧事,其父“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校办工厂领导,参与过拆肖祠,办工厂,只见校门前左巨樟树冠青葱,前右为一水塘,长满水草、浮莲,校门紧闭,只能向里张望,得见在右前方百余米外已无太多古式屋宇,猜应是办厂被拆,残留少许尚可见古风。校内无人值守,无法进入探详,改从校门左侧拐进一巷,只见巷左有一高大古屋,当时我误认这就是大原书院,巷内正在拆建,未能从大屋正面入内,改从屋侧墙豁口处入内,书屋是一近似方形三层高灰墙屋宇,无檐,墙面上有四到五扇园拱顶长窗,外墙上残留“文革”时期所刷标语印迹。

大屋的门开在正中,但上了锁,屋前是一半圆形池塘,水面遍布青萍,塘边有数株大香樟,从屋外看,看不出此屋内是否有天井,当时的感觉是此屋内的采光会好吗,浙大的师生怎么在里面办公和学习呢?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

出书屋后,坐上原出租车,不久便到浙大堤纪念碑,当年赣江水患多,地方拟建堤防水,浙大师生为感念地方接纳之恩,协助地方设计,筑成了江堤,加固了江边的码头,地方群众称之为浙大堤、浙大码头,以铭谢浙大协助之恩,20世纪90年代浙大江西校友会集资在堤上建了座纪念碑。(www.chuimin.cn)

临清书屋、上田村、浙大堤等处是参访了,可是父母当年租住过的地方因年代久远找不到了,略有一丝遗憾。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