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迁后代捐赠护身物,浙大纪念文集发布

西迁后代捐赠护身物,浙大纪念文集发布

【摘要】:“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记2017年11月11日,“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的灵峰山庄如期举行。最后她把珍贵的护身物当场捐给了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在陈天来、朱荫湄、周志强、王宽福、周黔生、马衡等西迁二代的协助下,“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如期举行。在西迁二代座谈会召开前,陈列馆的同志就早已发出倡议,也得到了西迁二代们的积极响应。

“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记

2017年11月11日,“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的灵峰山庄如期举行。这个特别的座谈会是由中共湄潭县委、湄潭县人民政府主办,湄潭县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承办的异地会议。我非常荣幸作为本次座谈会的倡导者和主持人。这次会议,西迁二代将七十多年前的父辈情谊和儿时感受融合在一起了。这次活动不仅搭建了一个新的心灵情感交流平台,更为可贵的是《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将与读者见面。受主编王宽福老师的约稿邀请,本人将“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的前前后后追记成稿,奉献给读者。

“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是受朱荫湄老师来湄捐赠她的童年护身物——“背兜”启发的。那是2017年3月,我接到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校友总会秘书长张美凤老师的微信和电话,谈及浙江大学西迁感恩基金会决定在湄潭“浙大小学”捐赠一尊竺可桢老校长铜像,希望作为浙大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来筹办。

为此,我向县委书记魏在平同志和县长李勰同志分别做了专题汇报,同时提出了提前赴浙大对接我县党政代表团参加“5·21”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活动及赠送铜铸“桐油灯”文化礼品的建议。两位主要领导同意我先赴浙大做前期工作。2017年3月16日,我与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老馆长陈芳、现任馆长潘炼同行前往浙大。张美凤大姐在筹备120周年校庆的百忙之中专门接待了我们。校地双方围绕湄潭组团参加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活动、庆祝浙江大学西迁办学80周年暨竺可桢校长铜像落成仪式等各项事宜进行了具体协商,我们也商定4月15日在湄潭举行活动。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丰富这次活动:2009年为纪念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0周年,邀请了部分亲历者代表参会,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但近十年过去,西迁亲历者们健在的已很少了,就是西迁二代也是古稀年岁啦。选一位代表去湄潭参加活动也可以呀,我恍然一悟,立刻想到了“背兜”的主人朱荫湄老师就是最佳人选,并即刻向她发出邀请。

4月13日朱荫湄老师和她的先生张天立老师及学生张建英副教授提前来到湄潭,就在这一天我偶然得知“4·15”是朱老师的73岁生日,73年前她就在湄潭出生。我万万没想到天地间居然有这么有缘的事!说巧就是巧,说缘就是缘,太神奇了!这就是湄潭与浙大的又一缘分!

4月15日朱荫湄老师在大会上讲了73年前的往事,讲她妈妈如何用“背兜”背着她回到杭州的故事。最后她把珍贵的护身物当场捐给了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随后还进行了献花、学生家长自发送来“九层大蛋糕”、篝火晚会等活动,让她流下了不知多少感动的热泪。

“背兜”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西迁先辈们健在的不多了,西迁二代就是一个保存西迁文化史料和传承西迁精神的重要群体。为此,我借请西迁二代陈天来老师来湄做西迁文化志愿者之机提出了召开“西迁二代座谈会”的想法……

浙大西迁二代座谈会定在2017年11月11日召开,因为80年前的这一天浙江大学师生在炮火中踏上了西迁的征途,有特殊的纪念意义。考虑西迁二代们来湄不方便,地点就定在杭州。陈天来老师负责联络,本人负责申请会议经费,康厚达等同志负责具体经办。为了方便联系,我建议由朱荫湄老师建一个微信群,次年更名为“西迁后代”群。至今该群有140多位成员,每天都能看到许多西迁故事和回忆文章等信息。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在陈天来、朱荫湄、周志强、王宽福、周黔生、马衡等西迁二代的协助下,“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如期举行。会议开始前陈天来老师要求先集体合影,以便下午大家就可带照片回家,如此细致周到,让我们感动。灵峰山庄求是文化墙前留下了参会人员的灿烂笑容,这是一张亲情照,更是一张值得怀念的大合影。

会议由我和朱荫湄老师共同主持,首先由我做自我介绍,当我刚讲完“我是湄潭本土人,家父黄朝光先生是湄潭浙大附中的学生,我的身上依然流淌着求是学风的文化血液时”,会场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与大家的距离拉近了,他们接受了我这位来自浙大第二故乡湄潭的主持人。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是参会的西迁二代做自我介绍,第二个环节是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第三个环节是西迁二代向湄潭捐赠“西迁文史资料与纪念实物”,会场活动热烈有序,每一位来宾的讲话都是那么饱含深情。朱荫湄、王宽福等老师认真做了文稿发言,回忆并记述了先辈们的求是学风、求是精神。记忆力超群的周志强老师、闪亮登场的管氏四姊妹更让人印象深刻。西迁二代里有陆宜山、陆湄江、周黔生、蒋黔麟、朱荫湄、吴巧湄、王遵明、王遵雯等,他们的名字都与西迁地名相关,这是当年岁月的记载。钱灿老师的精彩发言让大家忘记了她已年近90岁;专程从南京赶来赴会的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钱永红介绍了他关注浙大西迁,业余采访收集、编书出版的收获。钱永红提出:他爷爷是西迁时的教授,爸爸是西迁时的学生,他算西迁几代?“西迁二代”这个名词引起了大家的讨论。现在大家都认同“西迁后代”这个特殊团队。“西迁后代”已经有了队旗、队徽。每一次活动都能见到特殊的标识。会前会后的一切准备辛苦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同仁,特别是陈天来老师的细致安排、王宽福老师专业的摄影和美篇制作,以及马衡老师的默默奉献等都历历在目,至今难忘。(www.chuimin.cn)

征集浙大西迁文物一直是湄潭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全体同仁的工作重点。在西迁二代座谈会召开前,陈列馆的同志就早已发出倡议,也得到了西迁二代们的积极响应。在座谈会上,管敏政、王宇平、王宽福、陈亦平、钱永红、赵德煌、陈建宽、王遵雯、许高渝、高伟丽等老师将珍藏的西迁文稿、照片、文物共50余件赠送给我们的浙大西迁陈列馆,特别是油印版的《咏湄》内部期刊很有其珍藏陈列的意义。

浙大之行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会议筹备组全体成员分组看望了浙大西迁亲历者王启东、唐觉、朱帼英、许乃章、钱熙等老前辈,老人们对湄潭的记忆依旧未减。西迁亲历者健在的不多了,聆听他们讲浙大西迁的故事,收集文物史料的工作迫在眉睫。还好,通过这个座谈会:西迁后代重走西迁路活动连续不断;湄潭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的史料收集和文物保护等工作仍在进行,相信他们肯定有将来进行时;西迁后代的《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即将出版发行,希望第二本、第三本追忆浙大西迁历史的文集会不断涌现……

浙江大学的西迁之路,是什么样的一条路?经过我十多年的学习与研究,我的体会:它“是日本侵华战争导致的被迫之路,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之路,是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锤炼之路,是我们一代代浙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路”。

浙大西迁,“一路战乱,一路流离,一路饥饿,一路苦难,一路病魔,一路悲伤,一路心酸;一路坚定,一路顽强,一路爱国,一路执教,一路求学,一路亲情,一路互助,一路辉煌,一路壮歌”。文庙见证、国史铭记。太伟大了!

请记住浙大西迁,记住爱国前辈!记住求是精神!记住“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黄正义[1]

2019年11月11日于湄潭

[1]黄正义:曾任湄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现为浙江大学校史特聘研究员、湄潭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