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国万米王赵德新:悠悠登沙河的历史文化图本

民国万米王赵德新:悠悠登沙河的历史文化图本

【摘要】:3赵德新考入东北大学后,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成了同窗。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在百米赛中以10秒7的成绩获第二名。1930年4月,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在杭州举行,辽宁首次派出123名运动员参加,赵德新和刘长春名列其中。

1

历史上金州体育人才辈出,是和这一方水土有关。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杏树街道有一别称叫冠军小镇。因为这里走出去的优秀田径类运动员多,著名的如徐永久、丁美媛、刘东,等等。

也许你不知道,杏树屯当年是从登沙河区分出去的一个镇,培养了很多田径类冠军的一〇七中学,当年也是登沙河金县三中的一个分校。

登沙河早在民国时期就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体育明星,他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曾经并肩站在起跑线上。刘长春善短跑,而他则善长跑,他与刘长春一起见证了辽宁体育的第一次辉煌。

他就是登沙河姜家堡子村的赵德新,世人称之为“万米王”,乡亲们大都叫他“赵万米”。

2

赵德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姜家堡子赵家屯,又名铭三,字西河。他幼年一心求学,因家庭经济拮据,曾出外做工挣钱以补贴学杂费用。后来在普兰店公学堂毕业又考入旅顺师范学堂,1923年师范学堂毕业后,他在三十里堡会、姜家堡子会、亮甲店会的几个普通学堂都曾任教。

1929年,已经27岁的赵德新又考入了王永江在沈阳创办的东北大学。正是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赵德新创造了“辽宁长跑第一人”的传奇故事。

其实赵德新在家乡上学时就展露了他的长跑天赋。登沙河镇的老人们回忆说,赵德新小时候去普兰店公学堂上学时,就有过追火车的佳话。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要追火车呀?

因为当时金福铁路两个车站之间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0公里,那时火车开得也比较慢,赵德新有时在登沙河站(在姜家堡子村)没赶上火车,就干脆跑到下一站棋杆站再上车,由于他身体素质好,长跑能力强,经常比火车还先到站。

还有一个说法是,赵德新有一次到金州城办事,要回家时正好看到金州东门开往城子坦的火车启动。赵德新拔腿就追,咬着火车不放,足足跑了35公里。

还有人传说,他可以在一根铁轨上骑自行车

总之,年轻时的赵德新有一点儿小超人的感觉。

3

赵德新考入东北大学后,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成了同窗。当时,东北大学的田径整体水平很强,刘长春称霸了短跑项目,而赵德新则是长跑项目的冠军。

当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少帅张学良雄心勃勃,风华正茂,他试图以体育运动为途径达成振国兴邦的愿景,并决心在体育竞技上与日本人比一比高低。为提高运动员水平,他制定了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选拔有才华的运动员,并将体育课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1929年5月29日,曾因战祸中断的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在张学良的竭力支持下得以恢复,并在东北大学体育场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136所院校的1650名运动员参加。辽宁地区有48所学校参赛,共获30项冠军,东北大学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同年10月19—20日,中、日、德田径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体育场举行。中国选手40人、日本选手25人、德国选手17人参赛。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在百米赛中以10秒7的成绩获第二名。

这是东北田径运动员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张学良还投入25万元在沈阳北陵附近建了一处带有钢筋水泥看台、可容纳3万观众的体育场。

经过这几次的锻炼磨合,东北大学运动员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1930年4月,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在杭州举行,辽宁首次派出123名运动员参加,赵德新和刘长春名列其中。

尽管在训练中肌肉拉伤,刘长春仍带伤上场,连夺男子100米、200米、400米短跑3项冠军,并分别以10秒8、22秒8、52秒6的成绩创造了这三个项目的全国纪录。此外,刘长春还和队友配合,夺得4×400米接力金牌。

赵德新以35分36秒2的成绩获得男子10000米第一名,并创造当时全国10000米长跑纪录,不仅成为第一个获得全国冠军的辽宁长跑运动员,也成为大会“五英雄”之一。

沈阳知名收藏家詹洪阁的藏品中有一些赵德新当年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刘长春在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10000米比赛终点抱住筋疲力尽的赵德新,队友间互助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詹洪阁介绍,那一年辽宁田径队最终以49分的成绩,甩掉了“关东体育白帽子”的称号,名列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第一,并捧回了张学良专门捐赠大会的刻有“祖国后盾”四个大字的银盾,这是东北体育史、辽宁体育史上最闪光的一个画面。

此后,赵德新、刘长春等辽宁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队,参加了1930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www.chuimin.cn)

在体育界,当年的赵德新就是一个“牛人”。

据讲,他在东北大学时遇见一老外欺负中国学生,然后开车就跑了。赵德新抱打不平,追老外的汽车追出很远终于截住了,最后老外只好服软道歉。

4

其实,赵德新更是登沙河的文化乡贤,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知识分子

赵德新在东北大学时的留影

1932年赵德新于东北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大连市内的秋月公学堂担任国文教员,这期间他注释课本中疑难词语汇集成册,印发各地供师生们参阅,由此看出赵德新的国文造诣是很深的。

1941年他又调到大连教科书编辑处任编辑,利用三年时间,他自己编出了一部实用的汉语字典,这让周围人都刮目相看,认为他不是“体育棒子”,而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先生”。

194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赵德新回到了登沙河老家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大连地区解放后,他任姜家堡子太平公学校的校长。那时他自编教材、刻印、装订,组织学生坚持上课。当时社会秩序混乱,他与工友赵洪盛日夜守护学校,保护校产。

5

1946年3月,金县第六区(登沙河)政府文教助理关星三组织部分教师在登沙河镇西侧的四合院(原于家大院)建立小学校,由县政府教育科命名为金县第六区第一完全小学,第一任校长就是赵德新。

当时完全小学的教学设备十分简陋,学生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均是从姜家堡子会第一普通学堂接管下来的。小学招生10个班,有教师13人、学生310人。

赵德新担任登沙河镇中心小学第一任校长之后,不久又到金县三中当了一个时期的语文老师,学校里人送外号“活字典”。

那一年,他小女儿刚刚13岁,因为脑炎发烧后不到一天就去世了。大女儿那年19岁,本来就有骨髓炎,妹妹去世不到一个月,大女儿伤心过度病情加重也走了,一年后赵德新夫人也去世了……

那时赵德新还有年幼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突然遭受生活重创的赵德新在1955年决定弃笔从医。他辞职离校开始自学研究中医,主攻内科并取得了资格证书,在乡里行医而受到好评。

1976年11月赵德新病逝,时年74岁。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赵德新的儿子赵国苏曾担任沈阳航空航天研究所(601所)的质量处处长,参加了歼八、歼十、空中加油机等项目的研究设计。而且赵国苏手中还保留了1930年版的《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一书,那本书完整地记载了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的资料。

沈阳媒体的记者看到这本书十分惊讶,因为已经90年还保存得完好无损,书的开本几乎与《辞海》同样大,书厚达数百页。当时《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的发行数量很小,仅仅是运动会结束后给每个代表队发了几本,赵德新幸运地获得一本留作纪念。之后赵德新将此书传给了赵国苏。

6

因为写过“登沙河手记”的文字,在微信群里有人和我打招呼说:“你知道我外公吗?我外公曾经是登沙河最有才的人。”

我们不相识,未见面,在微信上一聊才知道。

她是赵德新的外孙女,金州的一名企业家,也是土生土长的登沙河人,老家姜家堡子村赵屯。

说起她的外祖父,隔着手机屏似乎也能感受到她的激动、崇敬、怀念的心情

“我外公、我大舅都是最有才的人。”

“听我母亲说,我姥爷的奖杯是用一个大橱窗装的,有好多书画,真的,《康熙字典》都有,可惜……”

这位赵德新的外孙女自己也写过很多诗,虽然每天忙于做企业,却有着外公的文学基因和激情。

赵德新,不仅仅是“万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