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58截面极限抗弯强度试验结果注:采用表4.57 中峰值力值计算极限抗弯强度。......
2023-10-07
按照《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第4.3.4 条,网壳稳定容许承载力应等于网壳稳定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K。当按照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时,安全系数K 可取为2.0;当按弹性全过程分析且为单层球面网壳时,安全系数K 可取为4.2。在条文说明中,安全系数K取值的前提为单层球面钢结构网壳且为全刚接节点。此安全系数K 的取值不能完全适用于胶合木网壳结构,也不能完全适用于考虑了节点实际刚度的胶合木网壳结构。
沈世钊在《大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若干新进展》中提出,安全系数K 应考虑下列因素:①荷载等外部作用和结构抗力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②计算中未考虑材料弹塑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③结构工作条件中的其他不利因素。基于概率的分项系数设计方法,网壳稳定性验算公式可写成:
式中 q——作用在网壳上的总静力荷载(p+q)标准值;
R——按弹塑性分析全过程分析求得的稳定性承载力标准值;
γq——荷载分项系数,当恒载、活载共同作用时可取1.35;(www.chuimin.cn)
γ0——调整系数,考虑复杂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可能的不确定性和其他不利因素,可取1.2;
γR——结构抗力分项系数,祝恩淳等在《木结构可靠度分析及木材强度设计值的确定方法》中提出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对受压作用为主的胶合木结构杆件可取为1.20。于是,由式(5.1)可换算出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时,安全系数K的取值:
K=γq×γR×γ0=1.35×1.20×1.20≈2.0
为了考虑材料弹塑性的误差,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若干新进展》中引入了塑性折减系数Cp,即弹塑性临界荷载与弹性临界荷载之比。沈世钊通过对不同跨度、不同矢跨比、不同截面尺寸、不同荷载分布形式、不同结构形式的网壳算例进行大量对比,得出适用于钢结构网壳的塑性折减系数。对于目前工程使用的胶合木结构网壳,国内外针对胶合木结构网壳进行塑性折减系数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木材(包括胶合木材料)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考虑材料弹塑性时还应考虑蠕变等特性。因此,对于胶合木网壳结构按照弹性全过程分析时的安全系数K 的取值有待进一步进行大量算例分析。
有关大跨度胶合木网格(壳)结构设计的文章
图1.3典型木网架结构2)木网壳结构木网壳结构是将杆件沿着某个曲面有规律地布置而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其受力特点与薄壳结构类似,是以“薄膜”作用为主要受力特征的,即大部分荷载由网壳杆件的轴向力承受。国内有学者也将其称为“可延展预应力网格结构”。其抗震性能很好,2001 年发生的6.8 级地震没有对其主要结构造成损伤。......
2023-10-07
胶合木的开裂为数层层板中的某一层表面裂纹,由于层板指接工艺规定的固定长度和厚度,因此不会造成对结构产生影响的贯穿性裂缝。图7.3胶合木层板及指接连接图7.4胶合木加工过程1)胶合木开裂种类表裂。图7.5开裂示意图2)胶合木工厂预处理涂刷表面涂料和封头剂,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涂刷封头剂和防水涂料,减缓木材表面的蒸发强度。图7.6胶合木预处理胶合木异形梁在拆除包装后立即进行油漆喷涂工作。......
2023-10-07
表4.22试件加载结果注:上述弯矩,暂简单采用“拉力×矢高”计算而得;“轴向变形”记录的是受压侧和受拉侧的平均变形,通过位移计获得。图4.25设计内力(截图)表4.23截面名义应力试验及设计结果注:采用2 侧数据计算应力比。原因:1 侧拉力产生的拉应力与弯矩产生的压应力相互有抵消,认为该侧应力未达到破坏状态;应力均为以全截面计算得到的名义应力。图4.29梁的侧面错动情况图4.30螺钉、螺杆破坏情况......
2023-10-07
表4.16加载结果数据表注:计算简图如图4.15 所示。木梁弹性模量计算弹性模量依据公式计算:式中 P——上下限荷载,N;l——两支座间跨距,mm;b,h——试样的宽度和厚度,mm;f——上下限荷载间的试样变形值之差,mm。取上下限荷载分别为10%和40%的极限荷载值,计算得到弹性模量,过程见表4.17。除了第一个试件外,后两个试件均发生了指接处破坏。图4.19靠近受压区的破坏现象图4.20梁底指接部位破坏图......
2023-10-07
温室不采用拉索,而是采用钢-木刚性结构体系,展览温室上部结构采用钢-木组合网壳结构体系。图2.5温室结构三维示意图图2.6北侧墙体构造图1)结构计算模型结构计算模型,如图2.7 所示。图2.8上、下杆件之间设置刚性杆及连接假定建立三维结构力学模型,进行温室上部结构整体力学分析及截面设计验算。从表2.10 可以看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较小,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表2.12材料用量统计......
2023-10-07
为了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沿着木梁方向下部设置双向拉索。拉索根据曲面形态找形来形成索网面,通过拉杆连接索网节点和木网壳形成温室结构体系,如图2.4 所示。下部拉索找形的合理性和预应力的大小控制是决定结构体系成立及受力是否满足的关键因素。......
2023-10-07
具体来讲,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难点内容如下:研究木结构材料本构关系,弹塑性本构模型;木材/胶合木均不是完全弹性材料,木材是黏弹性材料,受力初期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同时木结构存在蠕变现象,较大蠕变特性致使其本构关系可以继续向时间维度发展。所以非常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正确、合理地选取材料本构关系,使模拟时采用的本构关系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和易用。......
2023-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