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及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系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及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系

【摘要】: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开设时间基本一致,即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通识课教育阶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是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在育人中的作用。可以说,“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实践上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从以通识课教育阶段为主的扩展到通识课教育阶段加专业课教育阶段的全周期认同。

认同周期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的时间序列。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开设时间基本一致,即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通识课教育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专业课教育阶段,除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可能会继续在专业课学习中涉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专业学生几乎不再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就其他课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做了明确表述。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30]。这一“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理念上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从以通识课教育为主的阶段扩展到通识课教育阶段加专业课教育阶段的全周期认同。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行了细化,提出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在课程体系上,提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1]。(www.chuimin.cn)

为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8年各高校纷纷制定本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计划。计划大多对全过程育人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实施规定,对本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重点推动。“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是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在育人中的作用。可以说,“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实践上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从以通识课教育阶段为主的扩展到通识课教育阶段加专业课教育阶段的全周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