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资本主义衰落,社会主义崛起

资本主义衰落,社会主义崛起

【摘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之后,由于其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虽然遭遇最终失败,但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在其他国家继续保持不断发展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苏联到中国,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仍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期。

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之后经过300多年缓慢的发展过程,到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之后,由于其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马克思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6]。不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解放作用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桎梏。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之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美国学者洛仁·戈尔德纳认为,20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处于高度腐朽阶段,一直在螺旋式衰落[17]。洛仁·戈尔德纳观察到1914年之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性工人数量在持续增长。这种持续增长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一战结束之后,这种增长没有得到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世界充满了不断的危机、战争、反动、破坏等,因此是失去的几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是所谓的战后繁荣时期,其实它不过是螺旋式衰落中的短暂上升期,这种短暂上升期也充斥着“美元危机”“世界汇率市场关闭”等重大的危机事件。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充斥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危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曾经是又一次螺旋式衰落中的短暂上升。不过,华盛顿共识调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直被“金融事件”所困扰,30年期间经历了15次“金融事件”。这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2007年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

除了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描述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衰落,洛仁·戈尔德纳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得资本投资(c)的巨大积累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这一切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所造成的。换句话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像1914年之前那样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其处于逐步衰落过程中。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衰落程度,洛仁·戈尔德纳认为已经到了牺牲人类发展保存自己的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已经可以支持人类通过更短的工作日满足自己的需要,然而,由于资本只有剥削活的劳动才能增殖,人类劳动时间没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反而在不断延长,这种延长实质就是对人类发展的牺牲。(www.chuimin.cn)

如果洛仁·戈尔德纳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螺旋式衰落有合理成分,那么应该有另一种生产方式处于螺旋式上升阶段。从20世纪生产方式的发展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处于螺旋式上升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了缺口,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一国出现并取得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巩固新生政权的同时,开始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探索,期间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社会“失去的几十年”[18]相比,苏联劳动生产率不断的、大幅的提高。1929年—1932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同时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33%[19]。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发展速度不仅比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高,而且比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化时期最快的发展速度高得多。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结束以后,虽然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不断进行封锁、禁运,苏联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实力仍得到明显增强,经济增长速度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不过,由于苏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弊端,加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客观规律,苏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螺旋式上升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并最终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

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虽然遭遇最终失败,但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在其他国家继续保持不断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成功进行了改革开放,而且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30年里摆脱贫困,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苏联到中国,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仍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