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关系的研究

【摘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就是在这样特殊阶段形成的认同。大学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主要是理性认知型认同。如果,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成功,那么会增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反之,则会消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一)大学马克思主义认同是特定阶段的认同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是大学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人的社会化过程看,大学阶段是人的社会化即将完成的时期,大学阶段之后,大部分大学生将进入社会。从人的身心发展看,大学阶段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看,大学阶段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看,大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趋于成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就是在这样特殊阶段形成的认同。这一阶段,大学生虽然基本完成社会化,但是,他们对自身需求的认知尚不能特别明确。按照薛焱的观点,认同有五种不同的类型:理性认知型认同、情感亲和型认同、机会主义型认同、被动型认同和主动型认同等[45]。大学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主要是理性认知型认同。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还有待社会实践的检验(www.chuimin.cn)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是大学阶段形成的认同,主要为理性认知型认同,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理解基础上形成的认同。这种认同带有一定理想化色彩。大学生完成大学阶段生活之后,大部分同学会进入社会,参与某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他们会用自己认同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们会观察社会生活本身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社会生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如果,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成功,那么会增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反之,则会消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如果,社会生活各领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那么也会增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反之,则会消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