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系存在,必然存在关系双方。在自我认同中,把自我认同视为具有某种内在性,属于人的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看法就是把认同这种主客体的关系状态视为是先验存在的;把自我认同视为生命周期过程中渐成的,则认为认同是后天形成的。......
2023-10-0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也包括两个过程,即认知过程和态度形成过程。从认知过程看,大学前阶段,学生虽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但并不系统。大学阶段,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历时两个学年,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这一过程无论从时间跨度上看,从认知内容上看,还是从大学生知识结构建构上看,都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态度形成过程看,大学前阶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课多以功利之心对待,把它视为影响高考分数的课程,并无明显态度倾向。大学期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则从赞同为主到态度出现分化。态度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态度的分化更加难以把握。因此,无论从认知过程,还是从态度形成过程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都具有复杂性。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系统性
第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和中介因素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基础,三者都具有系统性。大学生作为个体即将完成社会化过程,作为系统性存在的个体逐渐生成:其作为人的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肌体已经成熟,其社会存在也接近完成,其精神存在渐趋稳定。另外,大学生作为群体也是由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校特征组成的系统性存在。从马克思主义看,它是既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学说,又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系统性存在。从中介因素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中介因素是包含了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材、思政课课堂、网络以及社团、同学等其他中介因素在内的中介系统。第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和中介因素三者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内形成一种系统性存在。第三,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看,这一周期可以划分成明显的两个阶段:通识课教育阶段和专业课教育阶段,每一阶段内,无论是认知过程还是态度形成过程又可细分为不同时间段,由此,这一认同周期明显具有系统性。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层次性
首先,大学生具有层次性。就马克思主义认同而言,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出现的大学生群体;第二个层次是某一历史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生群体;第三个层次是大学生个体。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层次性。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两个层次;另一方面,每个层次内部又可分成更为具体的层次,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可进一步分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沿着时间顺序和不同的时代命题也可以分出不同层次。再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具有层次性。这一过程的层次性一方面体现在认知过程的层次性,即零散认知与系统认知、认知程度下降与认知程度提升等;另一方面体现在态度形成过程的层次性,即赞同为主与态度分化、态度定向与态度转变、不同大学生处于不同态度水平等。(www.chuimin.cn)
(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动态性
第一,大学生具有动态性,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内,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就大学生需要看,经历了从求知到成才的转变,对知识的需要逐渐转向对谋生能力的需要。从大学生能力看,无论做人、做事还是生活能力都在不断提升。第二,马克思主义也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43]。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至少3年-4年,这一周期内,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有时还会发生开创性变化,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创立。第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中介系统的动态性。首先,思政课教师具有动态性,习近平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44],因此思政课教师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其次,思政课教材不断发展变化,具有动态性。教材是理论的载体,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思政课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2007年出版,出版后,中宣部、教育部组织课题组分别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3年7月、2015年8月、2018年3月6次修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2007年出版,之后分别于2008年1月、2008年8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4年1月、2015年8月、2018年3月组织了7次修订。再次,思政课课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学内容随教材改变而改变,教学方式随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而不断革新,教学方法随教育科研的进步而进步,班级容量随国家政策而不断调整。至于网络以及其他中介因素也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第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具有动态性。这种动态性一方面体现在认知过程的动态性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是由浅入深、有零散到系统不断发展变化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形成过程的动态性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从赞同为主到态度分化,从浅层赞同到深层赞同进而到理想信念的动态转化。
(五)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类别性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也具有不同类别。从认同复杂性看,有的大学生怀抱简单美好的愿望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认同,有的大学生则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复杂认同。从认同的系统性看,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各部分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认同,有的大学生则更偏向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从认同层次性看,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浅层次的认同,有的大学生则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认同的动态性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也会经历认同或者认同危机。
作为关系存在,必然存在关系双方。在自我认同中,把自我认同视为具有某种内在性,属于人的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看法就是把认同这种主客体的关系状态视为是先验存在的;把自我认同视为生命周期过程中渐成的,则认为认同是后天形成的。......
2023-10-06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开设时间基本一致,即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通识课教育阶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是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在育人中的作用。可以说,“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实践上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从以通识课教育阶段为主的扩展到通识课教育阶段加专业课教育阶段的全周期认同。......
2023-10-06
4门必修课程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稳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后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3-10-06
(二)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密切相关从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5门思政课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和指导性地位。这一特点,决定了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密切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有助于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具体的思想领域、道德领域和法治领域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
2023-10-06
(一)应对大学生需要和能力的变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主体基础是大学生,他们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效果。当社会实践与理性认知发生不一致时,容易使大学生陷入马克思主义认同危机。尤其是理论自信,要求我们要看到、适应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在一些领域达到领先于世界的程度。......
2023-10-06
通过马依依的调查结果,可以做出大致判断,超过60%的本专科生对马克思主义是赞同态度。通过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两位学者得出了4个主要结论,其中两个反映了“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马依依针对“80后”的调查结果相比,对马克思主义明显持赞同态度的大学生比例有下降趋势,由六成左右下降到四成左右。关于“00后”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笔者还没有发现相关调查数据。......
2023-10-06
大学生的需要,只有同国家社会需要相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意识。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把道德修养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改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自我革命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给大学生,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更加鲜明。......
2023-10-06
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建立大学生自身需要和马克思主义性质之间的关系桥梁。(二)有助于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经受社会实践检验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观察到他者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2023-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