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与思政课实践研究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与思政课实践研究

【摘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大学生完成对狭义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学生完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系统认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帮助了大学生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

(一)大学前阶段:认知基础

大学前阶段主要是高中教育。目前,我国高中学生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包括4门必修课: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

从教学内容看,4门必修课中,必修1和必修4涉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内容。必修1讲到了商品、货币等,必修4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初步介绍,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方法、认识社会和价值等。必修1、必修2和必修3分别涉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如必修1讲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修2讲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修3讲到了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文化。

总之,大学前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认知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这一阶段,虽然没有系统认知,但学生已经有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概念、部分观点。

(二)通识课教育阶段:从零散认知到系统认知

大学生通识课教育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开设的主要阶段。通识课教育开展的2个学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4门必修课程的教学时间。根据当前的课程开设实践,4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一般分两学年展开,第一学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学年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在前两个学年经历了从零散认知到系统认知的过程,具体说来,第一学年是零散认知阶段,第二学年是系统认知阶段。

1.零散认知阶段

大学生第一学年是马克思主义的零散认知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不论是对狭义马克思主义,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零散地分布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第一章讲人生观,关于“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课程直接引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34],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讲大学生应当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时[35],课程指出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里直接引用了毛泽东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的原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讲法治思维的特征时,论述法制思维与人治思维标准的差别[36],课程引用了邓小平1978年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讲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时[37],课程引用了习近平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可以看出,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零散的认知,这些认知穿插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之中,蕴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之中。这些认知虽然是零散的,但是大多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的直接认知,是原汁原味的认知。(www.chuimin.cn)

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文引用的方式认知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学生更多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应用来认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被恩格斯誉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认知是马克思主义认知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没有对唯物史观的直接表述,但是整个课程是按照唯物史观来组织的。在上篇的综述部分,先对比中国和西方的生产方式,讲明了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小农生产方式和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个基础上,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导致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形态转变成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而,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畸形社会形态下的阶级关系,通过阶级分析,阐明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为解决主要矛盾而进行的历史任务[38]

2.系统认知阶段

大学生第二学年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是通过两门课程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大学生完成对狭义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学生完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系统认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系统认知马克思主义的课程。这门课程用七章篇幅系统讲解了狭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其中,用三章篇幅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两章讲解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内容、帝国主义论内容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用两章讲解了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帮助了大学生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生系统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课程,或者说系统认知广义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课程。通过课程名称即可看出,该课程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组织的。十四章的内容中,四章内容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通过这一部分,大学生可以系统认知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三章内容用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可以系统认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七章内容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这一部分,大学生完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大国外交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内容的系统认知。

(三)专业课教育阶段:认知程度下降与认知程度提升并存

第三学年及以后一般为大学生的专业课教育阶段。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了通识教育模式,但是,专业课教育所占比重仍然较重。在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学生更重视专业课学习,希望通过专业课学习掌握能在社会立足的一技之长。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绝大部分专业的专业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都超过50%。

在专业课教育阶段,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开始出现分化。大多数专业已不单独开设马克思主义类课程,部分大学生已经完全忽略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这部分大学生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随时间推移逐渐遗忘,认知程度逐渐下降。部分大学生,立志于考取国内高校的研究生,他们可能会继续复习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这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会有所提升。还有部分大学生在通识课教育阶段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会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