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特征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政治认同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关于政治认同的特征,方旭光、薛中国、戴均和刘春泽在博士论文中都进行过探讨。杜兰晓的博士论文研究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在对国家认同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时,杜博士梳理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的特征。

(一)不同学者对认同特征的探讨

认同作为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之间的关系状态,表现出一系列的特征。关于认同特征的讨论,薛焱在《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中对认同的特征进行了专门探讨,他认为认同具有建构性、内化性、精神性和动态[25]。建构性指在认同形成过程中作为认同主体的人的主体性的体现。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主性、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对客体进行学习、认知、理解和评价,从而发现认同客体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二是在实现对客体的全面、深刻把握基础上,借助主体的思维想象,想象认同客体价值和主体欲求的连接,最终实现主体与客体“同一性”关系的建立。内化性指通过对特定客体的认识和对其本质属性、表现形式等的系统把握,从心理和精神层面建立起自身与客体之间的稳定联系。认同最终呈现出较稳定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精神性指主体对客体的认同主要是一个思想认知和精神心理层面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是“认”的过程,即认识、认知、主动思考的精神性过程,也是一个“同”的过程,即赞同、同意、做出判断的精神性过程。动态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主体思维层面,对客体的认知、接受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主体的积极建构;另一方面在现实层面认同动态性源于社会实践的动态性。

除了薛焱对认同特征的专门探讨,对认同特征的探讨也散见于具体认同的研究领域,如政治认同、意识形态认同、国家认同。关于政治认同的特征,方旭光、薛中国、戴均和刘春泽在博士论文中都进行过探讨。

方旭光认为政治认同具有复杂性、流变性、现实性和价值性[26]。政治认同的复杂性指认同主体多样,认同对象内容多样,不同主体对认同对象各部分认同呈现多样和差异。另外,不同主体对政治认同的不同部分还存在认同层次的差异。政治认同的流变性指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政治认同会发生从不认同到认同进而到认同固化的流变,也可能从认同到认同消解甚至出现认同危机的流变。政治认同的现实性指政治认同不是抽象的意识活动,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政治认同的价值性指政治认同对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都是有价值的。

薛中国在研究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时,认为政治认同具有类别性,且从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政治认同[27]。第一,根据认同主体是否主观自愿,政治认同可以划分为强制性政治认同和自觉性政治认同。强制性政治认同是依靠外界因素强制认同主体认同某一政治体系,自觉性政治认同则是认同主体基于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自觉、自愿认同某一政治体系。第二,根据政治体系的开放程度,政治认同可以分为封闭式政治认同和开放式政治认同。封闭式政治认同的政治体系排斥外来政治体系的影响,相对封闭。开放式政治认同的政治体系具有开放性。第三,根据认同主体的认同态度,政治认同可以分为冷漠型政治认同和热衷型政治认同。冷漠型政治认同指认同主体虽然认同政治体系,但是消极对待政治过程。热衷型政治认同指认同主体有积极政治体验,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

戴均认为政治认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因此政治认同具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首先,主体间性交互性,指认同主体既是输入的接受者,也是输出者和反馈者。其次,过程性,指政治认同既是心理过程,是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的相互独立与联系;又是观念与实践的互嵌过程,涉及主观意识和行为实践。最后,实践性,指政治认同是政治实践的积淀[28]

刘春泽在博士论文中讨论了政治认同的特征,认为政治认同具有层次性和类别性[29]。关于政治认同的层次性,他梳理了不同的层次划分标准。其一,从主客体逻辑角度进行划分,主体具有不同的身份层次,如阶层身份、政治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性别身份、年龄身份等;客体(对象)层次可以分为政治主体、政治规范、政治程序等。其二,认同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性过程,根据认同程度的深浅可以分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关于政治认同的类别性,刘春泽认为政治认同可以分为三类:绩效型认同、制度型认同和价值型认同。

侯天佐在研究意识形态认同时,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目标性、规律性、社会性、动态性、系统性和不同类别[30]。其中,社会性指意识形态认同是在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互动中生成的;动态性指意识形态认同是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系统性指意识形态认同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意识形态认同分类可以依据主体的层次或主体的心理状态进行分类,按主体层次可以分为个体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按主体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

杜兰晓的博士论文研究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在对国家认同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时,杜博士梳理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的特征。综合起来看,相关特征有:情感性或文化性、动态性、多样性、过程性或复杂性、政治性[31]。情感性或文化性指认同通常表现为对文化内容的热爱。动态性指认同可以实现代际之间的延续。多样性认同对象本身具有多样性,由此形成不同的认同。过程性或复杂性指认同本身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既指形成的复杂过程,也指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本身的复杂性。政治性指认同与政治体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述关于认同一般特征和具体认同形态的特征的研究可以整理如表3-1-2。(www.chuimin.cn)

表3-1-2 关于认同特征的研究总结

(二)认同的一般特征

综合已有研究,本研究认为认同作为一种关系状态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和类别性。

1.复杂性。认同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态度形成过程。这两个方面分别属于认识论领域和价值论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是人类面对的异常复杂的领域。就认知领域而言,哲学上对其的探讨始于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研究认识如何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这一过程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这一认识论,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认识论的缺陷。不过哲学的表述仍然是相对笼统的,对于人的认知过程的详细步骤仍然是不同学科的专家试图解开的“上帝最后之谜”。就价值领域而言,哲学上价值论是继存在论、意识论之后形成且与之在同等层次上并列的一大哲学基础理论分支。价值论形成的大体时间是20世纪,它之所以在晚近才真正形成,是因为它的内容最为庞杂,有别于前两者及其他具体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相对成熟作为自己的基础[32]。不难看出,不论是认知过程,还是价值过程,都具有复杂性,由此认同具有复杂性。

2.系统性。第一,认同的系统性指无论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还是认同中介本身都是一个系统,都有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作为认同主体的人,具有系统性。首先从其存在方式看,人是由自然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组成的系统;其次人基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生活内容和方式而形成的具体的权利和责任具有系统性。作为认同客体,无论是自我、社会,还是其他对象,都是一种系统性存在。比如,社会就是一种系统,而且是一种复杂巨系统;文化也是一种系统,关于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有多种说法。认同中介也是一种系统,也是由一系列中介要素基于一定结构形成的中介系统。第二,认同的系统性指认同是由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和认同中介组成的关系系统,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和认同中介是认同系统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经过认同过程形成稳定的结构。第三,认同过程具有系统性,这种过程的系统性体现在认同过程由一系列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延伸关系,具有特定的结构。

3.层次性。第一,认同主体具有层次性。认同主体的层次性,一方面体现在人作为认同主体至少包括四个层次:自产生以来不断发展着的人类、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每一时代人类社会的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马斯洛对人的需要层次的分析影响最为深远,他把需要分成了5个层次,5个层次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第二,认同客体具有层次性。一方面不同认同客体都具有层次性,人作为认同客体具有与其作为主体相同的层次性,社会作为认同客体也具有层次性,其他形式的认同客体,无论国家、民族、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认同客体的层次性还体现在认同客体的属性由外而内可以分成现象和本质。第三,认同过程具有层次性。认同过程包含认知过程和态度形成过程两个方面,一方面认知过程具有层次性,它一般是由感觉、直觉、记忆等系列步骤形成对事物属性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的认知。另一方面,态度形成过程也具有层次性,态度作为典型的价值意识形式,它也由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层次组成,这些层次包括:欲望、愿望、动机—兴趣、趣味—情绪、情感—意志—信念—信仰—理想等[33]

4.动态性。动态性指认同是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之间的关系状态,作为关系状态,认同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第一,认同主体本身具有动态性。人作为认同主体,其所属社会关系始终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其需要和能力也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由此,认同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始终是动态变化的。第二,认同客体具有动态性。不仅认同主体具有动态性,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认同客体也是动态的,也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第三,认同中介具有动态性。认同形成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认同中介,这样认同中介也处于变化流动中,从而具有动态性。第四,认同过程具有动态性。一方面,认知过程是认同主体对认同客体不同层次属性的认知过程,对同一层次的客体属性,其认知也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态度形成过程也具有动态性,认同主体对认同客体的态度由浅层易变态度到深层相对固定的态度的动态演变过程,也可能会经历认同—认同消解—认同危机的动态演变过程。

5.类别性。认同的复杂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决定了认同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样的类别性。从认同的复杂性看,现实中的认同可以分为简单认同和复杂认同。从认同的系统性看,认同可以分为整体认同和部分认同。从认同的层次性看,认同可以分为浅层次认同和深层次认同。从认同的动态性看,认同可以分为认同和认同危机。除了基于不同的认同特征对认同进行分类,还可以从认同主体、认同客体等方面对认同进行分类。例如,基于认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人类认同;基于认同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