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以其科学性和弱意识形态性,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要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必须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阐释工作。另一种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论战。具体而言,首先,非主流意识形态阻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另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出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提供了可参考的因素。......
2023-10-06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其实质是一定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念体系[72]。意识形态总是与特定的社会主体有关,受社会主体的现实结构影响,体现着社会主体的需要和能力。由于不同社会主体在社会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代表的意识形态就具有了不同的社会影响力。通常,把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称为主流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社会的主导观念,支配着其他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资料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73]。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有其他社会主体的意识形态,一般统称为非主流意识形态。从实践看,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都有一定影响。
(一)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核心和本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决定了,当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时,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当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降低时,会阻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
首先,建设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有促进作用。建设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74]。无疑,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做强会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建设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以其科学性和弱意识形态性,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因此,建设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能积极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
其次,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阐释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要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必须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阐释工作。建设主流意识形态是生产过程,宣传阐释主流意识形态是引导人民消费的过程。有好的产品更要有好的宣传,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75]。(www.chuimin.cn)
最后,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斗争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具有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宣传阐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一定会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面对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可能会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分别自说自话,反正主流意识形态掌握着宣传机构,从数量和广度上完全可以对其他意识形态形成压倒性优势。这种形式的斗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但是其他意识形态也会一直存在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形成干扰。另一种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论战。批判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之处、产生根源、目的用意等,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从而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现实中,这种论战也会在不同的层次展开,有的是在具体的观点层次,有的是在目的用意层次,有的则是在哲学高度,应该说只有从实践出发,站在哲学高度进行论战,才能真正驳倒其他意识形态。
(二)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
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不仅有消极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首先,非主流意识形态阻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非主流意识形态为了博得大学生关注,通常以批判的姿态出现,其观点通常标新立异,初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但是其批判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养成,容易被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动摇其马克思主义认同。其次,非主流意识形态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认清了一种意识形态,也就认清了它所依据的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对某种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体的认识,本身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出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提供了可参考的因素。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干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但是从长时间看,这种对立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
哲学社会科学以其科学性和弱意识形态性,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要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必须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阐释工作。另一种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论战。具体而言,首先,非主流意识形态阻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另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出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提供了可参考的因素。......
2023-10-06
4门必修课程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稳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后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3-10-06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开设时间基本一致,即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通识课教育阶段。“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是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在育人中的作用。可以说,“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实践上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从以通识课教育阶段为主的扩展到通识课教育阶段加专业课教育阶段的全周期认同。......
2023-10-06
从态度形成过程看,大学前阶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课多以功利之心对待,把它视为影响高考分数的课程,并无明显态度倾向。大学期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则从赞同为主到态度出现分化。再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具有层次性。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内,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023-10-06
(一)应对大学生需要和能力的变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主体基础是大学生,他们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效果。当社会实践与理性认知发生不一致时,容易使大学生陷入马克思主义认同危机。尤其是理论自信,要求我们要看到、适应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在一些领域达到领先于世界的程度。......
2023-10-06
(二)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密切相关从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5门思政课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和指导性地位。这一特点,决定了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密切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有助于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具体的思想领域、道德领域和法治领域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
2023-10-06
作为认同客体,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意义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性质都有过论述,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国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毛泽东同志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对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指导思想,这是早就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一直坚持下来的。对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团结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是全社会共同的信仰。......
2023-10-06
大学生的需要,只有同国家社会需要相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意识。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把道德修养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改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自我革命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给大学生,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更加鲜明。......
2023-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