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系存在,必然存在关系双方。在自我认同中,把自我认同视为具有某种内在性,属于人的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看法就是把认同这种主客体的关系状态视为是先验存在的;把自我认同视为生命周期过程中渐成的,则认为认同是后天形成的。......
2025-09-30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数量标志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数量标志一般用于描述大学生群体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特征。数量标志通常的调查研究,一般用人数或比例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数量标志。例如,蒋庆哲、田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研究》一书中,调查青年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问题时,通过两组数字描述了青年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现状[62];郭维平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与认同研究》一书,描述人们信仰现状时,采用了百分比作为数量标志,认为42.4%的社会群体信仰马克思主义[63]。
人数或比例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数量标志,具有量化性、直观性和好计量的特点。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品质标志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品质标志用于描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程度。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含义,这种认同程度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认知程度和态度程度。认知程度一方面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认知的数量,另一方面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掌握的程度。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化测验进行测量。态度程度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态度的不同层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态度程度,通常借鉴态度量表的调查方法,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层次用不同数字表示,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程度。
品质标志通常直接用于大学生个体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程度,对品质标志测量结果的科学运算也可以描述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程度,还可以反映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情况。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测量存在的问题(https://www.chuimin.cn)
1.数量标志测量中的问题
从已有调查研究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数量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整体状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在于,不同调查研究得出的数量标志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调查研究得出的数量标志与人们日常直观感受存在明显不符。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同调查研究虽然试图用数量标志描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整体状况,但是,设置的调查题目差别较大,从而使得数量标志描述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当把“你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设置为调查题目时,多数被调查者会选择“是”以表明自身的政治立场。
2.品质标志测量中的问题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化测验方式测量。这种标准化测验具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一方面可以通过标准化测验试题的理论内容覆盖面测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认知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标准化测验的不同题目类型测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掌握的程度,如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64]。标准化测验的结果通常是学生成绩。目前,学生成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认知的数量,无法反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掌握的程度,因为学生成绩通常不会按照试题的考察目标进行分别计分和统计。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程度,通常借鉴心理学态度量表调查方法,编制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量表。问题在于,实际研究过程中,没有标准化的量表可以应用,每个研究者都采用自行编制的量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无法保证。
相关文章
作为关系存在,必然存在关系双方。在自我认同中,把自我认同视为具有某种内在性,属于人的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看法就是把认同这种主客体的关系状态视为是先验存在的;把自我认同视为生命周期过程中渐成的,则认为认同是后天形成的。......
2025-09-3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大超出了一种学说的含义。如果可以对中国所有付诸于书面的文字进行词频统计,相信马克思主义会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相信也会难倒很多人。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则主要集中在恩格斯晚年的通信中。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体系的阐发是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除了阐发马克思主义,恩格斯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025-09-30
(一)马克思主义认同与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地位,研究者们在讨论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时都难以绕开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思考。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了解,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了解不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及传播的看法呈现多元化、差异化趋势。......
2025-09-30
自我认同强调认同的内在性和连续性。社会认同,倾向于把认同视为通过个体和社会交往后天形成的。与这条路径不同,另外一些学者在讨论认同问题时则从社会视角出发。社会认同指个体对其归属社会群体的成员资格的知识,以及基于群体成员的价值准则和情感态度[9]。例如,郑晓云在1992年提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
2025-09-30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都是实践教学活动和课程形态,但二者的宗旨和内容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其计划性、组织性和规范性都要比思政课实践教学稍逊一筹。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2025-09-30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充分理解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一致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就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体验革命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情境来说,有着确切的教育效果。之所以说效果不佳,正是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这一要求来说的。......
2025-09-30
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在思政实践课教学方案上已有规定,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结合思政理论课堂上学习的某些知识点,将其联系具体实际,参加一定形式的社会实践去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资紧缺,导致教师实践教学任务过重,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分离,导致教学目标难实现。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能力有限。......
2025-09-30
[2]据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一般是调查报告、读书报告、观影报告和参观报告等文字输出方式。不少学生因为不擅长实践报告的撰写,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项技能,从网上抄袭拼接成为应付思政课实践报告的方式。据调查,某地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抄袭严重,31%的通过复制粘贴,46.9%的则来源于抄袭,甚至部分同学将其他课程作业拿来上交。......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