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象即客体显然是马克思主义。有的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低认知的情况下,基于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不赞同的态度。这种不赞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属于盲目的不认同和无知的叫嚣。......
2023-10-0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指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状态,这种关系状态是大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基础上进而形成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从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状态把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关系中,认同主体是大学生,认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61]。作为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关系,这种关系显然是为大学生而存在的。不过,作为认同主体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层次,一方面它可以是单个大学生,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大学生群体,再者它还可以是大学生全体。作为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象即客体显然是马克思主义。上文已经讨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不过从大学生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经典学说,二是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同主体形态的多样,认同客体内容的丰富,赋予了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认同关系的丰富内涵。这种丰富的内涵,可以用两层递进的图示加以说明,如图1-2-1。
图1-2-1 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认同关系图示
通过图示1-2-1不难看出,一方面,从大学生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两层含义看,三类大学生主体(单个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和大学生全体)分别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6个方面的认同关系;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看,三类大学生主体分别于马克思主义的5块内容形成认同关系,由于关系总是相互的,故认同关系随着认同客体的细分而成倍增加,当马克思主义被细分为5块内容时,这种认同关系增加到15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认同关系,由于大学生主体的多样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而呈现极为复杂的形态。
第二,把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定义,必须跳出实体主义思维方式,转入关系思维方式。从实体主义思维方式看,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个个实体,它们各自包含若干属性,属性之间相互联结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性。如果把大学生作为实体,大学生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例如,每个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种学属性:性别、身高、年龄、健康状况等,每个大学生也有自己的社会学属性: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成绩、选修课程等。很显然,大学生的人种学属性,并不必然要求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的社会学属性,也并不必然要求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实体,它也有多样的属性,例如,从其载体的物理特征看,马克思主义总是以书籍或电子资源的形式呈现,作为书籍会有页数、纸张类型、出版社等,作为电子资源会有存储格式、存储大小等;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看,它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等。不论马克思主义载体的物理特征,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可能包含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但并不必然包含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把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需要把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放在关系中把握,放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把握。一方面,大学生是中国的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需要和能力,这是他们的主体尺度。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的性质是客体的尺度。从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状态角度出发,从大学生的主体尺度和马克思主义的客体尺度出发,才能更好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含义。
第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包含两种关系:一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二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赞同。认知,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知道、了解、熟悉等。根据图1-2-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可从大学生主体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赞同,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主要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根据图1-2-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赞同可从大学生主体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结合图1-2-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可以用表1-2-1表示。(www.chuimin.cn)
表1-2-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示意表
由图1-2-1到表1-2-1不难看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内涵进一步复杂化。图1-2-1显示马克思主义2个层次的6个方面关系进一步扩展为12个方面,5部分内容的15个方面关系进一步扩展为30个方面。其实,这种划分方式,不论从主体大学生看,还是从客体马克思主义看,仍然是较为笼统的划分,如果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关系还会呈现更为复杂的形态。
第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赞同的相互关系。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认知不等于认同,认知是认同的前提和基础,认同是认知的升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认同之间与认知和认同的关系基本一致。这种关系按照认知和赞同两个方面,可以勾勒出4个方面,如表1-2-2所示。
表1-2-2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与赞同的关系表
根据表1-2-2可以看出,第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较少,对马克思主义持不赞同态度。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实行文理分科,政治课属于文科课程,导致部分理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较少;即使实行了高考改革,学生仍然有选择科目进行学习的权利。这导致了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低认知。得益于我们教育体系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总会形成一定的认知,而不会不认知,这就产生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低认知的情形。有的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低认知的情况下,基于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不赞同的态度。这种不赞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属于盲目的不认同和无知的叫嚣。第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较少,对马克思主义持赞同态度。这部分大学生和第一种情况下的原因类似,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低认知,但是,在长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认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对社会、对个人的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赞同态度。第三,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较多,却对马克思主义持不赞同态度。现实中,也存在一定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较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西方在各门学科中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不赞同态度。第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较多,对马克思主义持赞同态度。这部分是大学生的主体。得益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在增加,对马克思主义持赞同态度的人数也在增加。
作为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象即客体显然是马克思主义。有的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低认知的情况下,基于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不赞同的态度。这种不赞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属于盲目的不认同和无知的叫嚣。......
2023-10-06
实际上,判断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状态,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同的实践标志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同的实践标志。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是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实践标志。......
2023-10-06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现实状态是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社会存在因素。这显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也促使国际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内部,调整生产关系是通过改革完成的。......
2023-10-06
从态度形成过程看,大学前阶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课多以功利之心对待,把它视为影响高考分数的课程,并无明显态度倾向。大学期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则从赞同为主到态度出现分化。再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具有层次性。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内,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023-10-06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是任何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空间因素。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因此必然被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有助于学生思考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2023-10-06
(一)应对大学生需要和能力的变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主体基础是大学生,他们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效果。当社会实践与理性认知发生不一致时,容易使大学生陷入马克思主义认同危机。尤其是理论自信,要求我们要看到、适应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在一些领域达到领先于世界的程度。......
2023-10-06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态度分化具有一定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实践逻辑,大学生在实践逻辑中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信仰。第三种态度,大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正向偏中性的态度,这种正向态度的初衷有可能是基于政治正确的考量。......
2023-10-06
要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状况,需要有更能反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状况的标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持有正向态度的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赞同强弱程度的差别,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有比较强烈的赞同态度,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有相对弱一些的赞同态度。价值关系的正向取值代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赞同态度,正向取值又可进一步分为“弱”和“强”两种。......
2023-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