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路运输管理概述:物流概念及其对社会生产效率的影响

道路运输管理概述:物流概念及其对社会生产效率的影响

【摘要】:物流管理的理念是基于上述多个仓储能否变成一个仓储而产生的。如果社会能够成立一个机构,负责全部仓储,负责向生产企业供应原材料,向商业企业供应商品,则会大大加速物资的流转,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现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叫做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尽管流通加工创造了一部分形质功效,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因而应把流通加工看作是物流功能的扩大,把它归为物流是适宜的。

在以前的章节里,我们学习过货流,即货物沿着某一个方向移动便形成了货流。货流有流向、流量、流时等指标。而物流是指企业原料采购和制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两个阶段即,整个产品流通过程的系统设计与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

要正确了解物流的涵义,我们可以先看下面的例子:

图10-1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

在上述管理模式中至少有四个以上的仓储。第一是企业采购后的原材料储备;第二至第四个仓储是同一个制成品在不同环节上的仓储。而企业采购原料的仓储其实又是前一个企业产成品的仓储,这些仓储减缓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

物流管理的理念是基于上述多个仓储能否变成一个仓储而产生的。如果社会能够成立一个机构,负责全部仓储,负责向生产企业供应原材料,向商业企业供应商品,则会大大加速物资的流转,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近两年社会普遍流行的量贩,就是从产品产地大批量进货,通过产地和销售地两个仓储跳过批发商直接进入零售企业销售的模式,它仅仅减少了一个仓储,就已经大大降低了成本,给近年不太景气的零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量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只是具有物流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现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叫做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其运作模式可用图10-2表示。

图10-2 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

目前国内外对物流的定义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

美国物流管理协议定义:“所谓物流,就是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有关消费者的广泛活动。也包括将原材料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生产线始点的活动。”(www.chuimin.cn)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装卸及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是这样表述的:“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在物流的定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品不只是指生产的商品,还包括伴随着生产和销售出现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废弃物。

(2)消费者也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它包括制造业者、批发商、零售业者等需求者。

(3)流通加工,由于它可以产生物品的形质(形态和性质)功效,也可以把它归入生产领域。但由于它既归于生产又可归于物流,介于两个活动领域之间,属于中间领域。尽管流通加工创造了一部分形质功效,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因而应把流通加工看作是物流功能的扩大,把它归为物流是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