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的学术逻辑,不同的学术组织,国内外高校的“学术心脏地带”自然不尽一致。在宣教授这里,更多地强调了后者,以便能够更加直接而又牢固地抓住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从学科的视角来寻找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确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从国内高校的现实性与特殊性出发,将学科组织直接界定为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地带”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概念内涵上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改造。......
2023-10-05
通过学科标准的厘定,明确了高等教育学科的性质,这是一门现代学科;通过学科制度的完善,可以抬升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让它变成一级学科。这些努力,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的繁荣,尤其有利于非师范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但是,要让高等教育学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接受,还在于其学科研究能够体现作为现代学科的价值与贡献。可以说,从现代学科的设置乃至学科制度的改革来看,社会各界对于一门现代学科理论成熟程度的要求,远远没有其实际的社会贡献重要。高等教育学科“彰显研究功能,坚持学科自信”[30],需要从提升高等教育理论的社会贡献度出发。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成熟的评判标准,最关键的一条依然是其能否有效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因此,作为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必须从高等教育问题与现象出发,发掘其原则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来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最终实现“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的比翼齐飞”[31]。任何一种一元化的研究取向,采取体系内部的理论演绎或者不求理论建树的问题解决,都不利于“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的进程,从而也不利于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必须以促进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作为根本出发点。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志业的学者,普遍都有程度不同的学科情结。只不过,对于那些坚守“学术中立”的学者来说,他们往往会从理智而非情感的角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学科的性质,从而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出现“领域论”对“学科论”的挑战。这种基于共同目标的观点差异乃至冲突对立,对于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其实没有坏处。事实上,这种争论还推出了“现代学科”标准,虽然该标准不能完全取代经典学科标准,但至少是经典学科标准的有益补充;同时,将高等教育学归为现代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了“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议。但是,如果我们将高等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定位于理论体系的构建,“把知识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使命”[32],无视高等教育实践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的道路就会越走越远,最后或许会像潘懋元先生所言的“由于钻牛角尖而走到死胡同”[33]。基于实践,面向实践,服务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向度,也是“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的发展逻辑。龚放提出[3]: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方略必须改弦更张,必须放弃探寻、构建一个逻辑严密、范畴特殊、严谨严整、天衣无缝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目标,而将研究并解决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首要任务。
笔者理解龚放“矫枉必须过正”的学术见解,他只是强调,高等教育研究必须以“领域研究”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绝不是以“学科研究”作为第一目标与首要任务。(www.chuimin.cn)
另一方面,富有实践生命力的高等教育理论成果需要固化下来以培养人才。“领域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价值向度,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关心高等教育理论建设。我们把在高等教育实践之中开出的理论之花加以提炼与整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而且可以培养一代新人。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建构,并不是要搭架学科篱笆,制造学科壁垒,让外来学科成员难以涉足,而是为了总结理论成果,再而服务教育实践,服务人才培养,最终实现“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理论探讨与实践改革的相得益彰。不过,我国学者在推动“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的过程中,往往有些急于求成,或者急于证明学科的合法性。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西方学术界,哪怕是高等教育研究最为发达的美国,大学里没有像我国一样普遍以“高等教育学”命名的课程和教材,大都是以“高等教育”作为专题的教学群。[34]事实上,任何学科的科学化、专业化进程,都是一个过程。例如,当前无人否认其学科地位的医学,早在1869年,就有过如此评价:“如果如今正被应用的医学沉入海底,那将是人类的最大幸事,又是鱼类的最大灾难。”[35]19世纪中期,还有如此记录[35],当时每个大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学术无能,不善于言辞、写作,任何目标都无法实现时,他还有一个能够避难的永远不会失败的去处——医学专业。
作为经典学科的医学,其学科科学化的道路都如此曲折,那么,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从1983年取得学科建制至今才30多年的历史,更应该平心静气,在再学科化的道路上作好持久战的准备。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基于不同的学术逻辑,不同的学术组织,国内外高校的“学术心脏地带”自然不尽一致。在宣教授这里,更多地强调了后者,以便能够更加直接而又牢固地抓住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从学科的视角来寻找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确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从国内高校的现实性与特殊性出发,将学科组织直接界定为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地带”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概念内涵上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改造。......
2023-10-05
与本文倡导的新概念一样,“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同样基于高等学校的类型划分。笔者认为,何万国教授等学者的论述,并没有否定刘教授对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术贡献,而且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高等教育的某种分类视角及其关系。因此,作为一个概念,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与外延有待进一步明确,如果“应用型大学”这个概念能够取而代之,那么该概念的生命力就有限了。......
2023-10-05
[1]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对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仍然处在翻译介绍、概念辨析乃至伦理价值之争的初级阶段,远未实现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诠释与理论构建。本文从类型划分视角出发,在梳理与分析国内学界三种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分类观之后,基于其分类体系研究的合理因素,构建了中国创业型大学实践模式图。......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必定培养创业型人才,也必定出现且应该出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创业活动。可以说,创业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不等于创业工作者,只是表明这些人才具备创业潜质。可见,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质,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或者说创造能力。......
2023-10-05
囿于政策障碍与市场风险,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要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并不顺利。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2023-10-05
不过,从现实来看,中国大学目前还很难拆除围墙。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小区大院围墙的讨论,引发了关于大学围墙的话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围墙与大学精神是具有相关性的。在一个国家普遍壁垒森严的大学围墙背后,折射的正是一种大学精神与社会文明。......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到21世纪初期,国内有一批高校开始向创业型大学迈进。在世界各国的创业型大学纷纷建立与发展之际,梳理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提炼观点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023-10-05
20世纪末,创业型大学理论一经诞生便被传入中国,并且在21世纪初推动国内一批普通本科院校迈入创业型大学道路。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1]形成了中西创业型大学的南橘北枳现象。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创业型大学中国化研究进程中,至少存在以下关系重大的理论误解。......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