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倡导的创业型大学学科发展模式,就是将学科融入学院实体组织中,而不是在学院建设之外重建实体性的学科组织。具体而言,当前创业型大学激活学科,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因此,创业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既高于学院架构,又植根二级学院。......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的学科建设贵在“激活”,亦即推行“知识生产—知识传承—知识应用”的学科模式,延长知识生产链条,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注重成果的转化,瞄准知识的应用。这种学科建设模式的灵魂,正是学术资本转化,或者说学术创业,这也正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10]。从而,要全面“激活”创业型大学的学科建设,相当于实现一所传统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仅从高校内部队伍建设来说,三支队伍是非常关键的:
“激活”创业型大学学科建设,需要一支专事成果转化的队伍。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并不意味着专任教师们都去直接从事成果转化。作为一个组织转型成功的创业型大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成果转化的职责与义务,让尽可能多的教师们仍然安心从事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对于专任教师来说,他们在直接参与成果转化方面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同时又能从中收获一定的利润,自然是一件兴致盎然的事情。而且,对于许多学者来说,看到自己的学术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出象牙塔,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进入了社会实践领域,这比一个政府奖项或者一篇高端论文带来的成就感还要大得多。纵观国际上成功的创业型大学,都会专门成立这样的机构,并有一批业务专精的成果转化队伍。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OTL)、台湾中兴大学的产学智财营运中心等,这些技术转移平台不仅专业工作人员较多,而且建立了良好的机制,能够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利益共存与双赢。对于我国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高校来说,能否建成这样的一个中介机构,是该校能否成功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基础与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逐渐建立诸如沃里克大学的沃里克制造集团(WMG)、麻省理工学院致力于为教师个体创业提供咨询服务的风险投资公司等,实现大学主体的直接创业,或者从教师自由创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激活”创业型大学学科建设,需要一支生产应用性成果的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型大学,意味着高校的中心工作要由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发展为教学育人、科学研究与学术创业“三个中心”。但是,无论演变成几个中心,这些工作的完成主体都在大学教师。可以说,一所大学能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也就看该校教师能否实现转型。创业型大学注重学术转化的学科建设模式,自然要求该校教师注重应用性成果的生产。正如有文指出的,“创业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更强调解决现实问题的取向,强调成果的转化与应用”[11](P4)。然而,在现有的学术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国家对大学的评价,还是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均是学术成果导向的,很难将教师的学术生产从以发表为目的转移到以转化为目的。事实上,要实现教师的转型,远远不是一所高校单独能够完全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志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高校,除了在教师引进、职称评聘、业绩奖励等方面有所引导外,还需要组建创业型大学联盟,使之成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从而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无论这个过程多么漫长,实现教师转型仍然是任何一所传统大学成功转型为创业型大学不可逾越的一个环节,甚至可视为一个标志。(www.chuimin.cn)
“激活”创业型大学学科建设,需要一支推动组织变革的高校领导队伍。传统高校的学科建设模式,只需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与层次,关注学科平台的扩建与升级,无须关注学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这对于这些高校的领导们来说,具有现存的模式可以借鉴,也顺应了各方的标准与要求,没有太多的压力与困难。但是,当要“激活”学科建设、注重学术创业之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发生变化,在设计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时却又阻力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在相对保守的高等教育大环境中争取政策支持并充满自信地高举创业型大学大旗,能否成功地引领长期习惯于象牙塔内生活的教职员工们接受新型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能否像科学研究赋予教学育人新的活力与生命一样,通过新型大学的学术创业将传统大学的两大职能更加彰显出来,等等,这些对于准备迈上创业型大学之路的高校领导来说,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可见,“激活”学科建设,建设创业型大学,形成一支敢于并善于变革的高校领导队伍是先导。这就可以理解,伯顿·克拉克将“强有力的驾驭核心”[12](P4)列为实现大学组织转型五条要素的第一条。在宣勇教授这里,这一要素亦即“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变革型领导团队”[13](P81)。
总之,激活学术心脏地带,如同一幅直观而动态的图景,展示了创业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实质。人是学科建设的主体,仅从人这个主体来看,要激活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心脏地带,推进创业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在大学内部,高校领导队伍建设是先导,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专事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是保证。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本文所倡导的创业型大学学科发展模式,就是将学科融入学院实体组织中,而不是在学院建设之外重建实体性的学科组织。具体而言,当前创业型大学激活学科,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因此,创业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既高于学院架构,又植根二级学院。......
2023-10-05
学科衍生专业,专业组成学院,激活了学院与学科,也必定会激活专业。这亦表明,在创业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统一的,最终都是利用学术成果,走向市场,服务社会。激活专业,学科建设是前提与基础,课程建设是其载体与体现。也就是说,创业型大学应该“做实学科,做虚专业”。如果一所创业型大学的专业成为坚如磐石般的实体组织,那么所谓的激活专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活”。......
2023-10-05
从笔者的调研情况看,在被定位为或正在争创创业型大学的高校中,高校教师对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一热一冷”特征,并且,目前并未表现出能够有效调和的迹象。具体而言,高校中的管理者群体对创业型大学建设总体秉持支持态度,并且在构建创业型大学的宣传上充满热情。这说明,高校中专业类别的复杂性,应该成为创业型大学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的维度,忽视这种内部差异的创业型大学建设政策设计,必然会面临诸多的反对。......
2023-10-05
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在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普遍关注到了激活学术心脏地带。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如果没有达到此种境界,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为保障,则在创业型大学各个二级学院组建各种研究中心,仍然属于形同虚设,达不到激活学院的目的。......
2023-10-05
囿于政策障碍与市场风险,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要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并不顺利。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2023-10-05
在建设创业型大学过程中,尽管三所高校均从以上共同路径全力推进,但是,不同的高校体现出不同的策略重点。只不过,近年来,福州大学将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点转向创业教育,力争把创业教育做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甚至成为学校办学的“亮点”。同时,南京工业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成果收益分成,可谓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又一大亮点。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强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来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
2023-10-05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途径仍然是引进与培养那些从高校毕业的学术型人才,通过科研转向、实践锻炼、课程开发等基本环节,推动他们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师。从本义上来说,应用型大学包含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时至今日,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都已经明确,应用型大学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认为,传统学术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突破口还是在于师资队伍。......
2023-10-05
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理论鼻祖,克拉克曾提出大学转型的五个要素,亦即阐明了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路径,[3]成为不少教育实践工作者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行动指南。其次,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与创业型大学相适应的校内管理体制。从以上举措可以看出,这些高校为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采取了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当前学界探讨的关于推进创业型大学的各种路径,基本上都被囊括进来了。......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