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人才

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人才

【摘要】:事实上,学者们在探讨创造性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时,均是针对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可以说,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体现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合一,抓住了创造性人才最为独特的灵魂,是所有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共同的品质与能力,成为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与发掘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重要目的之一是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培养乃至识别创造性人才。

何谓创造性人才,学界亦是见仁见智。在不少学者那里,将创造性人才、创造人才、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等严格区分开来。笔者认为,过分地纠缠这些概念,意义不大。许多情况下,这些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与外延,至少在核心要义上是相通的。因此,本文不再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与分析,试从几种代表性观点入手,结合本文探讨的主题,揭示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旨在勾画新时代新型人才形象”[4]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5]。从而,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即所有创造性人才共有的、必备的品质与能力。事实上,学者们在探讨创造性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时,均是针对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先生曾提出一个公式,即: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6]在该公式中,创造性思维属于智力因素范畴,思维和想象是其两个重要成分;创造性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包括健康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刚毅的性格、良好的习惯。林先生肯定了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的调研结果,即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青少年时期,大多不属于高智商人群,而且智商处在中等或者中上等。可见,在林先生的研究中,对于绝大多数处于中等及以上智力水平的人来说,创造性人格比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创造性人才的“四维界定观”,即创造性人才就是具有较高的创造性素养、较好的创造性素质和较强的创造性技能,在一定领域有效开展创造性活动并能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人才。[7]在这个界定中,创造性素养、创造性素质以及创造性技能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前面所说的智力因素,也包括更具有普遍意义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该定义特别强调创造性成果。这就表明,一位创造性人才,必定在某些领域有所表现,否则,我们还很难将之定性为创造性人才。事实上,真正的创造性人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会有其特定的表现。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他有在他那个年龄与环境所能形成的个人独立判断与意见。正如有文所言,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上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在于能否掌握一技之长,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8](www.chuimin.cn)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造性人才在学界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可以说,有多少位学者对此下定义,就会有多少种关于创造性人才的含义。但是,无论如何,创造性人才必定体现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创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不可能实现;没有创造能力,缺乏创造性的表现与业绩,创造性人才的界定与评价就失去了依据。无论是林崇德先生关于“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公式,还是前文提到的“四维界定观”,抑或其他学者关于创造性人才的理论见解,均是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共同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可以说,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体现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合一,抓住了创造性人才最为独特的灵魂,是所有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共同的品质与能力,成为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

研究与发掘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重要目的之一是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培养乃至识别创造性人才。但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工作场合等,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培养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创造性人才。例如,对于一位小学生来说,如果他能把某篇课文原原本本地背诵下来,还不能由此体现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但若能将课文蕴含的基本观点独立提炼出来,并联系到身边的人与事,那就已经体现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了。对于一位大学生来说,阅读小学生同样读过的那篇文章,仅仅将其蕴含的基本观点提炼出来,并联系实际,这还不能体现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若能写出一篇富有自己独到见解并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方可体现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又如,对于一位在读学生来说,他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或许能够表明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对于一位在实践工作中的工程师来说,他能改进某种工艺,使工作更为有效与快捷,或许能够表明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对于一位医药方面的科学家来说,他能发明一种具有市场前景的药品,或者在医药理论上提出被同行学者们啧啧称赞的重要新论,都可谓体现了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这也表明,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并非高不可攀,在我们身边,只要稍做观察,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众多的各种创造性人才。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创造性人才缺少的或许正是机会、条件或者努力的方向。这就像遍布水池的天鹅蛋一样,除了极少数难以孵出天鹅外,绝大多数都能在一定的环境下成功孵出天鹅,并且展现在高空飞翔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像年幼的小天鹅,具备了创造性人才的潜质。不同的是,展现天鹅高空飞翔的创造性潜质,乃是一种本能,但发掘人身上的创造性潜质,更需要后天的环境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