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区分创业型人才与创业工作者

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区分创业型人才与创业工作者

【摘要】:创业型大学必定培养创业型人才,也必定出现且应该出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创业活动。可以说,创业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不等于创业工作者,只是表明这些人才具备创业潜质。可见,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质,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或者说创造能力。

创业大学必定培养创业型人才,也必定出现且应该出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创业活动。可以说,创业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不等于创业工作者,只是表明这些人才具备创业潜质。因此,评价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除了一定比例的学生创业实践这个量化标准外,更主要的是从创业潜质的角度评价人才培养的类型与水平。

所谓创业潜质,是指从事创业活动的潜在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创业潜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能力,即判断哪种创业活动最值得做,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形式能够做得更好,等等,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种能力最为重要;二是协调能力,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需要与许多单位与个人打交道,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可以说,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也就能够开创一项事业;三是创业激情,社会上不乏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但他们大都因为缺乏创业激情而远离创业活动,创业激情类似于火烧赤壁中的“东风”,属于创业潜质中最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学习但最能引发创业活动的要素。

应该说,创业型大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质,最需要且最值得花时间的还是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自然会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在完善个性以及学好技术性的交流工具之后,自然就培养出了协调能力。至于创业性的相关知识,则是在短期内可以获得的。可见,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质,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或者说创造能力。(www.chuimin.cn)

【注释】

[1]本文原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