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理论推动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实践,中国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实践最终成就创业型大学理论的中国流派。但是,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诠释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要点,是向上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向下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纲领与指针。......
2023-10-05
摘 要:创业型大学的时代价值不体现在办学经费的筹措,而是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直接筹措经费作为主导目标的创业型大学建设路径不合国情。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底线与红线,注重学术创业的创业型大学更加容易触犯这条底线与红线,其人才培养自然更受社会各界关注。无论基于哪个角度、通过哪种渠道、凭借哪种方法来推动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都必须抓住一个关键,那就是推动教师从传统型转向创业型。我国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实践已经多年,令人遗憾并值得担忧的是,教师转型问题迄今未受应有重视且未见成效。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吸收并不落伍。“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于20世纪末一经诞生便被引入中国,并于21世纪初期催生了一批明确以创业型大学作为战略目标定位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08年初,福州大学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明确提出要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成为国内第一所正式提出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随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先后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定位。2015年4月24日,临沂大学党委会研究通过了“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此同时,国内还有大量没有将创业型大学作为战略目标定位而明确提出,但被学界作为创业型大学实践案例而予以研究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例如,有文说,早在2005年,复旦大学就宣布建构创业型大学,把大学的学术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刘振亚,2014);不少学者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学术创业典范的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并对三者的学术创业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刘叶、邹晓东,2014);有文认为同济大学正在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并被推为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喻娟,2015);有文认为,温州大学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思想的影响,正推动学校向创业型大学的方向发展(辛琳琳、张爱丽,2015)……至于明确定位于或者被学界归属于创业型大学的民办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就更多了。但是,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某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更改了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创业型大学亦未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导致该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与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实践误区不无关系。历经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驻足反思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实践模式,梳理出我国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建设的三大实践误区。
一、在建设动因上,以直接筹措办学经费而不是转换知识生产模式作为主导目标;
二、在中心工作上,无视知识传授方式的转换体现不出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www.chuimin.cn)
三、在转型路径上,未能从变革传统的考评体系角度来推动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
【注释】
[1]本文与南京大学龚放教授合作,原载《江苏高教》2019年第1期,详见《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06至118页)。龚教授认真审读文章,在南京工业大学当前发展战略定位、学术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例如,相对于书稿而言,原文特别增加了这样一条:在欧阳老校长当年的副手乔旭于2017年主理校政之后,南工大再度拨正航向,确认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方向。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理论推动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实践,中国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实践最终成就创业型大学理论的中国流派。但是,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诠释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要点,是向上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向下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纲领与指针。......
2023-10-05
[1]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对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仍然处在翻译介绍、概念辨析乃至伦理价值之争的初级阶段,远未实现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诠释与理论构建。本文从类型划分视角出发,在梳理与分析国内学界三种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分类观之后,基于其分类体系研究的合理因素,构建了中国创业型大学实践模式图。......
2023-10-05
[3]确实,他们两人对创业型大学理论均做出了具有开创性价值的重大贡献,可以同时被尊为创业型大学的理论鼻祖。[10]国内学者之所以将创业型大学视为研究型大学的升级版,而否定教学型大学走向创业型大学的可能性,主要是基于埃兹科维茨最初对于研究型大学学术创业的理论假设。[12]如果我们将创业型大学仅仅定位于创新型大学,则是对克拉克关于创业型大学内涵的误解。......
2023-10-05
具体说来,“双一流”建设不只关注一流大学的建设,更关注一流学科的建设。例如,2017年9月,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共137所高校入选,其中一流大学42所、有一流学科的高校95所。显然,学科建设成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同时,“双一流”建设废除了以前的终身制,实行为期五年的动态调整,加强了竞争与激励机制。......
2023-10-05
在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陷入困顿之际,包括政府、学界在内的中国社会各界从2015年开始,普遍主张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在中国成功实践的突破口,同样在于以政策作为关键点的体制问题。总之,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前景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效紧密相连。如果中国的应用型大学建设难以顺利推进,那么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将会停滞不前。......
2023-10-05
但是,若从教师转型视角切入,具体而言,这里是从传统教师坚守学术本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出发来研究,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业型大学并不是一个更高级的层次,而只是一种办学类型。对于创业型大学的态度,学界存在两种极端。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大学教师都要致力于学术成果的应用,并非所有大学都要走创业型大学的道路,从而也表明创业型大学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2023-10-05
与本文倡导的新概念一样,“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同样基于高等学校的类型划分。笔者认为,何万国教授等学者的论述,并没有否定刘教授对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术贡献,而且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高等教育的某种分类视角及其关系。因此,作为一个概念,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与外延有待进一步明确,如果“应用型大学”这个概念能够取而代之,那么该概念的生命力就有限了。......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必定培养创业型人才,也必定出现且应该出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创业活动。可以说,创业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不等于创业工作者,只是表明这些人才具备创业潜质。可见,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质,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或者说创造能力。......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