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业型大学优势学科基地研究初探

创业型大学优势学科基地研究初探

【摘要】:在研究大学学术创业尤其是创业型大学的各种文献中,普遍较多地关注科技园区平台的建设,而忽略对学术生产平台与科研管理平台的探讨。另一方面,在虚拟空间上打造创业型大学的优势学科基地。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大学应该创新空间布局观念,向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虚拟网络平台出发,按照自身优势学科打造学术创业实践平台。从未来科技变革趋势来看,这将不只是创业型大学科技园区平台的空间转换,更将成为学术创业史上的一场革命。

推动大学转型,关键在于教师转型。实现教师从传统型转向创业型,我们不仅要在教师选聘上把好入口关,在评聘机制上把好方向关,还要在平台建设上把好服务关。创业型大学的平台建设,是一个以学术生产平台为基础、科研管理平台为重心科技园区平台为支撑的系统工程。在研究大学学术创业尤其是创业型大学的各种文献中,普遍较多地关注科技园区平台的建设,而忽略对学术生产平台与科研管理平台的探讨。同时,学界对于科技园区平台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初探阶段。[19]基于我国现有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高校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推进创业型大学的园区平台建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物理空间上打造创业型大学的优势学科基地。目前中国的创业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活动聚合型、培训聚合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驱动型、产业链服务型、综合服务型。[20]大学的高新科技园,普遍属于综合服务型,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服务。但是,那些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的创业型大学,在建设物理空间的科技园区平台时,其综合服务型的园区模式不仅体现在配套服务上,还体现在广泛设立的学科领域上,使得这个缺乏平台身份优势的园区难以体现其独特性与不可或缺性,最后自然难以在科技产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当前国内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地方本科院校,在科技园区平台建设上不应该贪多求全,而是集中力量发展一种最有市场潜在价值又能彰显学校优势学科的科研项目。只有把这种学科领域的科技产业做出品牌之后,创业型大学的科技园区建设才能逐渐向相关科技领域迈进,最后形成既在配套服务上又在学科链条上均完整的综合服务型科技园区。(www.chuimin.cn)

另一方面,在虚拟空间上打造创业型大学的优势学科基地。当前,无论国内的创业型大学还是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型大学,普遍都关注到了物理空间的科技园区平台建设。正如有文指出的,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各地的“众创空间”一时间遍地开花。[21]但是,我国那些勇于探索创业型大学道路的高校,有些地处物理空间资源极为有限的中心城市,加上办学经费有限,很难建设传统意义上的现代科技园区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大学应该创新空间布局观念,向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虚拟网络平台出发,按照自身优势学科打造学术创业实践平台。从未来科技变革趋势来看,这将不只是创业型大学科技园区平台的空间转换,更将成为学术创业史上的一场革命。“云创业平台”,正是该种革命的重要形式。“云创业概念的出现,使创业活动不再是资金、技术和少数精英的游戏,而是通过‘E’的手段,把创业变成了在任何地方、任何人可以做的任何事情。”[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