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态度对隐性品质产生突出影响

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态度对隐性品质产生突出影响

【摘要】:在教师考评中突出职业态度,还与创业型大学文化氛围、独特使命有关。可见,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创业文化,容易把教师引导到经济至上的功利主义旋涡中,从而在评价教师教学育人质量时,要将教师职业态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关注。因此,相对于传统型大学来说,创业型大学的教师教学评价更加需要突出教学态度。

职业道德、学科研究和教学专业,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三个方向。然而,在教师考评中,职业道德往往被虚化,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评价指标。不少高校虽然贯彻师德一票否决制,但只针对那些被定性为违规违纪者,而且这样的教师一年也难以出现一个。现实困惑在于,那些职业态度不端正却又难以被定性的教师并不少。例如,教师M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是某某学院教师中最有钱的,创办了一个公司,手下有十多个员工,来这里上课仅仅玩玩而已……在大学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你们现在学的这些内容,都没啥用,真正提高你们能力的,还是在你们参加工作之后的社会实践……”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言语,教师自己可能还没意识到,就已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教师居然能在学生评教中获得高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创业型大学中那些真正有趣而且对学生有正向帮助的课程资源太少了,从而这类“插科打诨”式的教学反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可以说,一位对教学育人没有真正投入感情的教师,是一位没有职业操守、社会公德与社会使命感的教师。或许他们会说,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成果转化更重要,对学校的平台提升更有积极意义。但是,成果转化本身不是目的,甚至学校平台的提升亦不是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而已。在我们推崇的创业型大学中,成果转化不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收入,而是着眼于社会的发展,最终目的正是人们的幸福。在学校面对学生时,连活生生的人都没有看到,这样的大学教师不可能关注那些无法具体感知的社会大众;连学生眼前成长与进步的需要都没有看到,他们更加不可能想到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幸福。因此,放弃教学育人的基本职责,而一味地美化成果转化的社会意义,从人文关怀、终极关怀角度来宣扬创业型大学的历史使命,那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最后必然又回到传统型大学的原点,只看到数字化的业绩,看不到成长中的学生。(www.chuimin.cn)

在教师考评中突出职业态度,还与创业型大学文化氛围、独特使命有关。相较传统型大学教师而言,创业型大学教师承担更多的职责与使命,他们是在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延长学术生产链条,关注学术成果转化。如果说传统型大学的学术生产,发表就是目的,那么创业型大学的学术生产,转化才是目的。从而在创业型大学,奉行学以致用与实用主义商业文化气息浓厚,若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容易滑入功利主义。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大学教师更容易放弃对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坚守。可见,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创业文化,容易把教师引导到经济至上的功利主义旋涡中,从而在评价教师教学育人质量时,要将教师职业态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关注。同时,以成果转化作为独特使命的创业型大学,在考评教师时“以转化实绩论英雄”,并以此来评判教师的学术水平。以这种学术水平判断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参考教师的教学投入、精神状态等态度问题。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就会与教师的学术水平成正比;反之,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学术水平没有相关性。因此,相对于传统型大学来说,创业型大学的教师教学评价更加需要突出教学态度。例如,各个二级学院在评价教师培养创造性人才业绩时,可以针对职业态度撰写符合实际却又个性各异的结论,而不是惯常的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位教师身上的老生常谈。事实上,只要二级学院领导以及教师稍微留意,再结合学生的主观性评价,身边的教师有着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大体都能如实把握。这些结论虽然不能作为教师教学业绩等级确认的砝码,但能作为一种预警信号敦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在教师群体中培育良好的教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