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在教师“入口”环节上就须把好关,重视创业型大学教师选聘的来源分析与价值甄别,选择具有学术创业价值认同的教师加盟。......
2023-10-05
从教师选聘这个第一环节上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我们分析创业型大学的师资来源到底有多少条途径,当前最可利用的有哪些。为此,笔者从某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的高校获取了该校近六年的教师选聘信息,根据研究需要汇制成表1。从该表来看,当前创业型大学的师资来源可以合并为三类:
表1 ××创业型大学2011—2016年师资选聘一览表
注:
1.本表根据该校历年新进教师信息统计整理而成;
2.实验员纳入管理岗位计算,其他专技岗纳入辅导员计算;
3.在教师类别一栏中,自2016年始专列了科研人员岗位,本表将该岗位纳入专任教师计算;
4.没有工作单位的博士后纳入应届毕业计算,有工作单位的博士后根据原单位性质计算;
5.海外境外背景指在海外或者境外工作或者学习三个月以上的教师。
一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主体是博士研究生,同时,由于招收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硕士研究生仍占一定的比例。应该说,这是师资来源的主要通道,在创业型大学中同样占绝对优势。例如,在2011年,该校选聘教师46名,应届毕业生就有33人,占比71.74%;同时,该年引进的师资队伍中博士学历教师25人,占比54.35%,合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100%。接下来的几年,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但师资来源的结构比例大体如此。例如,在2016年,该校选聘教师42名,应届毕业生就有24人,占比57.14%;同时,该年引进的师资队伍中博士学历教师32人,占比就有76.19%,本科学历1人,是以家属的身份调入。另外,从海外境外选聘的师资中,以应届毕业生人数最多,从而我们可以在此对此进行分析。从该表可以发现,该校具有海外境外背景的教师呈现增长趋势。例如,从2011至2016年每年选聘该类人才的数量分别是6、8、16、13、9、12,在历年选聘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3.04%、8.16%、19.05%、22.03%、30.00%、28.57%。总体而言,从应届毕业生中选聘师资,普遍学术功底扎实,科学研究基础较好,同时,年龄相对较轻,具有学术理想,处于出成果的黄金年龄阶段。从一位大学教师的成长过程来看,其成果创造的高峰期,大都处在博士毕业之初的那几年,不只是职称晋升的需要,更是因为从学术训练场走向学术实战场,对于年轻的职业学术人来说,有精力也有激情展现自己的学术创造力。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许多正是从学校到学校,在职场上可谓白纸一张,只要不具有强烈的反学术创业倾向,较容易在创业型大学这样的全新文化中适应并走向卓越。(www.chuimin.cn)
二是从其他教学研究机构调派过来,包括上表中的“高校调入”与“科研机构调入”两种类型。在这类教师中,以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最为突出。从2011至2016年,该校从其他教学研究机构调入的教师人数依次为12、30、20、16、12、14,在当年所引进教师的总数中依次占比26.09%、30.61%、23.81%、27.12%、40.00%、33.33%。这表明,从其他教学科研机构选聘教师所占份额并不小,历年招聘平均人数远远超过了1/4,成为仅次于应届毕业生的师资来源通道,同时,这条师资来源通道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从独立设置的科研院校转入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有增加的趋势。当然,限于数据量,我们还不能判断这是不是我国教学科研机构的整体趋势。不过,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是毫无疑义的。就这类师资来源渠道的优劣来说,从其他教学研究机构尤其是从高校中选聘的教师,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规程,适应期大大缩短,而且往往属于学术骨干,经验丰富,能够在学校发挥引领作用。事实上,从其他高校等引进的优秀学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往往要比本校土生土长的教授更有号召力,能够快速引领大家推动相应学科迈向学术创业的新方向。但是,这类教师的可塑性较差,如果年龄偏大,则难以完全凭借个人能力产生创造性成果,更多的是利用个人经验在相应的平台上发挥团队领导作用。
三是从企业等非学术性组织选聘过来,包括上表中的“企业转入”与“其他来源”两种类型。这类人才,若作为专任教师引进,一般也属于专业技术类人员,往往被界定为双师型教师。但是,这类人才的数量较为有限,所占比例总体上并不高。从2011至2016年,该校从这两类非学术性组织机构选聘的教师人数依次为1、4、6、1、6、4,在当年所引进教师的总数中依次占比2.17%、4.08%、7.14%、1.69%、20.00%、9.52%。在这六年招聘的教师总数中,非学术性组织选聘过来的教师占比不会超过十分之一。表现特别突出的2015年,从应届毕业生、教学科研机构、非学术性组织依次选聘教师12人、12人、6人,所占比例依次为40.00%、40.00%、20.00%,非学术性组织选聘过来的教师仍然是最少的。不过,由于学科竞赛主导的院校发展方针没有改变,高等院校完全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力有限,再加上大学教师的薪酬体系缺乏竞争优势,[13]从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创业型大学难以将企业等非学术性组织作为选聘创业型教师的主要渠道。就这类师资来源渠道的优劣来说,从企业等非学术性组织选聘过来的教师,往往属于双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较熟悉市场行情,容易认可学术创业理念,能够更好地架起理论与实践、大学与社会的桥梁,但普遍缺乏学术积累,在按传统的教师考评标准来评价时会显得业绩平平。
可见,国内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的高校在教师选聘上与传统型大学并无二致,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仍然是创业型大学师资的主要来源;同时,不同类型的师资各有优劣,创业型大学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多元化的教师选聘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大学选聘教师最简便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坚持原有的学术标准前提下,增加学术创业价值认同的甄别工作。正如有文所言,“一个高校生态文化圈中的氛围,以及价值判断,将影响着高校做什么,不做什么”[14]。“能否招到合适的教师,决定着高校能否实现其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15]因此,如何甄别前来应聘的教师哪些能够融入学术创业的文化,哪些可能会带来反大学学术创业的亚文化,最后选择具有学术创业价值认同的教师,就成为创业型大学相对于传统型院校在人才招聘工作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显然,这在教师“入口”环节上就须把好关,重视创业型大学教师选聘的来源分析与价值甄别,选择具有学术创业价值认同的教师加盟。......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到21世纪初期,国内有一批高校开始向创业型大学迈进。在世界各国的创业型大学纷纷建立与发展之际,梳理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提炼观点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023-10-05
[1]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对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仍然处在翻译介绍、概念辨析乃至伦理价值之争的初级阶段,远未实现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诠释与理论构建。本文从类型划分视角出发,在梳理与分析国内学界三种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分类观之后,基于其分类体系研究的合理因素,构建了中国创业型大学实践模式图。......
2023-10-05
但是,若从教师转型视角切入,具体而言,这里是从传统教师坚守学术本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出发来研究,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业型大学并不是一个更高级的层次,而只是一种办学类型。对于创业型大学的态度,学界存在两种极端。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大学教师都要致力于学术成果的应用,并非所有大学都要走创业型大学的道路,从而也表明创业型大学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2023-10-05
与本文倡导的新概念一样,“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同样基于高等学校的类型划分。笔者认为,何万国教授等学者的论述,并没有否定刘教授对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术贡献,而且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高等教育的某种分类视角及其关系。因此,作为一个概念,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与外延有待进一步明确,如果“应用型大学”这个概念能够取而代之,那么该概念的生命力就有限了。......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必定培养创业型人才,也必定出现且应该出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创业活动。可以说,创业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不等于创业工作者,只是表明这些人才具备创业潜质。可见,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质,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或者说创造能力。......
2023-10-05
不过,从现实来看,中国大学目前还很难拆除围墙。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小区大院围墙的讨论,引发了关于大学围墙的话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围墙与大学精神是具有相关性的。在一个国家普遍壁垒森严的大学围墙背后,折射的正是一种大学精神与社会文明。......
2023-10-05
然而,我国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的若干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师招聘这个环节上与传统型院校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连选择具有创业价值认同教师的意识都没有。为了说明创业型大学选聘具有创业价值认同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分析。然而,这些正是创业型大学在选聘教师时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