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斯坦福、华威大学在国际上被誉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在这些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实践过程中,同样是以注重社会服务、推动成果转化、倡导创新创业作为新的使命与追求。[19]总之,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活动来看,我们已经把学术成果转化作为创业型大学的身份标识。实现学术成果转化,也就成为彰显创业型大学教师身份的标志性使命。......
2023-10-05
作为创业型大学的两位理论鼻祖,伯顿·克拉克与亨利·埃兹科维茨均未对创业型大学做出明确的定义,而且各自考察的对象不一样。伯顿·克拉克以欧洲的教学型院校作为考察对象,关注其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大学快速发展,典型的案例高校便是华威大学;亨利·埃兹科维茨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作为考察对象,关注其通过政府、企业与大学的合作来推动创业型科学的发展,典型的案例高校便是MIT。显然,亨利·埃兹科维茨正是从学术成果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创业型大学的。他还认为这“是大学摆脱其以往从社会其他部门获得支持的接受救济或者是慈善机构形象的过程”[4],并称这种注重成果转化的“MIT模式,正在取代哈佛模式成为学术界的榜样”[5]。至于伯顿·克拉克,我们也能从其论述中判断出这种新型大学的组织特性在于学术成果转化。例如,伯顿·克拉克提出了大学转型的五个要素: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一个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一个整合的创业文化。[6]仔细分析这五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学术心脏地带”才是转型的内容,其他四个均属于保障、条件性要素。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学术心脏地带”是指“传统的学术价值观扎根最牢固的地方”。[7]结合“拓宽的发展外围”“整合的创业文化”等其他要素,我们便不难理解,激活“学术心脏地带”正是激活学术成果,推动学术成果转化。尽管华威大学早期是以学校整体作为运营对象,但作为学术成果的教学学术仍是其运营的重要内容,而且后期逐渐转向学者的科研成果与学校的科研产品。
在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学术成果转化普遍被视为创业型大学区别于传统型高校独特的历史使命。例如,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与拉里·莱斯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创业型大学这一概念,但在描述各种形式的学术创业活动时,主张采用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这个术语,以体现“利益动机向学术界的侵入”[8]。此后,不少学者将学术资本主义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9]这就意味着,是否推动学术成果转化,并将学术当作资本进行运作,成为创业型大学与传统型大学的分水岭。又如,国内较早研究创业型大学的学者王雁等认为,创业型大学注重在研究基础之上的创业,都是属于一些具备理、工、管理学科实力和崇尚“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型大学。[10]那些在大学管理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亦有不少将创业型大学定位于注重学术成果转化与直接服务社会经济的大学。例如,杨德广教授认为,除少数顶尖研究型大学外,大部分高校应该走出“象牙塔”,“转变为与经济、企业、社会紧密结合,参照国外创业型大学模式,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创业型大学[11]”。在管理学科领域,有些学者将学术创业称为大学的第三使命,并认为“重视大学的第三使命,建设创业型大学,拓展大学衍生企业发展路径和模式,是中国大学在功能延展上的有益尝试[12]”。“在大学将教学与科研同知识资本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13]总之,学者们普遍将学术资本运作、学术成果转化视为创业型大学的标签,至于这种历史使命是否会带来学术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www.chuimin.cn)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MIT、斯坦福、华威大学在国际上被誉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在这些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实践过程中,同样是以注重社会服务、推动成果转化、倡导创新创业作为新的使命与追求。[19]总之,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活动来看,我们已经把学术成果转化作为创业型大学的身份标识。实现学术成果转化,也就成为彰显创业型大学教师身份的标志性使命。......
2023-10-05
因此,推动教师从传统型向创业型转变,创业型大学要从人才培养效果与成果转化业绩两个方向开展双轨评价。[2]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建设的愿景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从高校自身角度而言,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建立实现教师转型的有效评价机制。国内那些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若干年的高校,教师在价值追求与岗位职责上仍然与以前一个样。......
2023-10-05
[3]另一方面,创业型大学远未在传统型大学的基础上理顺与协调各种平台之间的关系。创业型大学加快教师从传统型向创业型转向的服务平台建设,并不局限于技术转让办公室、科技园区等常规性的平台建设,还需要从学术生产等基础性平台出发,让教师实现科研转向,最后顺利架设学术生产与成果转化的桥梁。对于创业型大学来说,科学研究是手段,成果转化才是目的。......
2023-10-05
在创业型大学的起点问题、研究角度、理论基础等方面,两位学者的理论见解不尽一致。两位学者在创业型大学内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理论大厦的前提与基础。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并未取得满意成果。......
2023-10-05
但是,这些只能归为创业型大学诞生的外在动因,而不属于其诞生的内在根源,不能视为其诞生的历史使命。创业型大学之所以能够显示出蓬勃生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独特的历史使命。总之,从历史使命的角度来分析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属于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事实上,从现实基础来看,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正是学术资本转化。然而,MIT却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
2023-10-05
[3]但是,学界对于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的研究,极为贫瘠。依上得知,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既体现出其他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也有自己以创业作为身份标识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问题,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外延要广泛得多。[8]考察教学型大学能否成为创业型大学,关键在于教学型大学提供的学术成果能否实现市场转化,能否贯彻学术资本化,能否体现学术创业。......
2023-10-05
在创业型大学,若以经济指标作为指针,则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21世纪以来,随着创业型大学理论[1]的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兴起了一批创业型大学。当前,要让更多的传统型院校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必须将社会贡献度作为教师转型的重要指针。......
2023-10-05
可是,MIT却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我国学习西方成功创业型大学的经验,离开这些工作与成效,都谈不上真正的学习与借鉴。另外,当前不少人常把MIT称为麻省大学。这样的一所大学,被人们冠名为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源自西方。我国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不得不学习西方。......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