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困难的主观因素:散论及成果

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困难的主观因素:散论及成果

【摘要】: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困难,固然有评价机制、平台建设、整体文化等外在的客观因素,但也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寻找推进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的钥匙,首先要从教师自身这个内因着手。本文试结合对多所创业型大学调研得出的代表性观点,具体分析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困难的主观因素。

摘 要:推进创业大学建设,最终依靠教师的转型。现实的困惑在于,创业型大学的旗帜高高举起,然而这些高校的教师没有任何变化。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困难,固然有评价机制、平台建设、整体文化等外在的客观因素,但也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寻找推进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的钥匙,首先要从教师自身这个内因着手。从调研情况来看,保守的思想观念、低劣的研究成果以及繁重的各种压力,是教师转型困难的三大主观因素。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借鉴西方成功的创业型大学模式,需要从有利于学术应用的制度环境寻找突破口,结合中国实践来推进创业型大学的本土化建设。

自创业型大学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国内就有一批高校例如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先后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但是,时至今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政策环境下,这些创业型大学的教师整体上是传统型的,尚未转向创业型,甚至某些高校更换了创业型大学的战略定位。例如,2013年,南京工业大学的战略定位由“创业创新型大学”正式更换为“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传统学术型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之所以困难,关键在于教师难以在整体上从传统学术型转向创业型。分析教师转型困难的深层原因,我们既要看到传统的评价机制没有改变、有效的平台建设严重匮乏、整体的大学文化导向不足等外在的客观因素,这是教师个体短期内很难扭转的,也要看到教师个体自身的问题,这是教师转型困难的内因。本文试结合对多所创业型大学调研得出的代表性观点,具体分析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困难的主观因素。

一、教师转型的价值取向:保守的思想观念难以扭转;

二、教师转型的核心要件:低劣的研究成果难以转化;(www.chuimin.cn)

三、教师转型的条件保证:各种繁重的压力下难以抽身。

【注释】

[1]本文原载《大学教育科学》2017年第6期,详见《教师转型与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9至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