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大学转型的基本力量

教师:大学转型的基本力量

【摘要】:评价一所大学是否建成创业型大学,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该校教师是否成功实现转型。正如有文所言:“大学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教师是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核心力量,只有大学教师的转型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的转型”[1]。因此,推动我国传统高校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必须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两个目标出发,并以此来引领与评价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转型。

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主体,是大学使命与组织目标的具体承担者。有什么层次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水平的高校;有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类型的高校。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办大学的第一法则,就在于激活教师。因此,要办出什么样的大学,就要引导教师往既定的方向转型。教师没有转型,大学就不可能转型;教师转型了,大学也就自然转型了。在我国,推动传统高校转向创业型大学,就必须着眼于教师的转型。评价一所大学是否建成创业型大学,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该校教师是否成功实现转型。正如有文所言:“大学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教师是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核心力量,只有大学教师的转型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的转型”[1]

传统大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关键在于实现教师的转型。同时,只有明确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与外延,理顺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才能把握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的方向。然而,不同的学者对创业型大学的理解不尽一致,甚至连创业型大学的两位理论鼻祖伯顿·克拉克与亨利·埃兹科维茨都是从各自观测到的现象来命名创业型大学。应该说,无论创业型大学有多少种定义,从其实践与使命来看,创业型大学建设的着力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部着力点,培养创造性人才[2];一个是外部着力点,实现学术成果转化[3]。从教师转型的方向来看,也就是要从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与实现学术成果转化两个角度来推进教师转型。前者,更多地关注学生创业,而不是教师直接创业;后者,更多地体现以学校整体带动的师生共同创业。前一种模式,在欧洲国家的创业型大学中较为常见;后一种模式,在美国的创业型大学中较为常见。正如有文研究指出的:“如果说美国创业型大学理念的提出主要侧重于科研成果转化的话,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4]对于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来说,既应该关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与社会的有效对接,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率。事实上,只要在体制机制上理顺了关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两者不会此消彼长、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推动我国传统高校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必须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两个目标出发,并以此来引领与评价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转型。(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