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业型大学研究:基于社会需求转化学术成果

创业型大学研究:基于社会需求转化学术成果

【摘要】:与传统院校相比,创业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有以下特点:其一,在研究目的上,以成果转化业绩论英雄。创业型大学强调学术成果贵在转化,以实践作为检验科研成果的标准,突出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创业型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样存在转化的可能与方向。而且,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职称评聘,不重视理论成果数量,在达到基本业绩要求后,重点考评学术成果的社会反响或者转化效果。

与传统院校相比,创业大学的科学研究有以下特点:其一,在研究目的上,以成果转化业绩论英雄。传统院校的科学研究,虽然近年来重视成果转化,但在总体上以发表、出版、获奖、专利等承载的理论成果作为价值追求,对这些成果是否具有转化价值、能否转化并不关心。创业型大学强调学术成果贵在转化,以实践作为检验科研成果的标准,突出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正如埃兹科维茨所言,“创业型大学主动将知识运用于实际[12]284”。创业型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样存在转化的可能与方向。例如,“大学文科教授可以成为大众读物市场的主角、社会人文讲座的明星或者社会智库建设的嘉宾[28]”。其二,在研究类型上,以应用研究、问题研究、政策研究为主。研究目的决定研究类型。在创业型大学,有一种研究值得推崇,那就是在成果转化取得预期目的之后,将研究与转化过程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基于实践的研究范式不仅有利于让同行从中获得知识甚或启发,还可以实现创业型大学文理工不同学科的交叉创新,甚至有机会由此创设全新的概念、原则、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从以传统的学科逻辑演绎生产知识为主线,转到以面向现实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并由此自然过渡到基础研究为主线的学术模式,成为创业型大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三,在研究过程上,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功不可没。在传统院校,教师将以论文、论著、课题、获奖、专利等形式存在的学术成果交由科研管理部门确认统计之后,其研究过程基本完成。但是,在创业型大学中,科研成果管理部门不只统计成果,更重要的功能在于甄别成果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并积极协助转移转化。创业型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教学育人与科学研究,科研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更多落在创业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上。这正是斯坦福大学首创的技术许可办公室(the 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OTL)成为众多传统院校转向创业型大学之际首先重点学习与借鉴的原因所在。其四,在激励机制上,学术创业的收入取代过去的学术成果奖励。在传统院校,年度学术成果奖励既是激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之一,也是同一所大学教师收入差距的重要砝码。这种功利化、计量化的资源驱动型科研激励机制,一旦过度运用就会给中国学术带来负面影响。创业型大学在尽可能提高教师岗位津贴的基础上,逐渐淡化对科研成果以奖金、配套经费等方式的额外奖励,公开发表论文论著、争取纵向横向项目、获得各级政府奖项等,属于教师获得学界认可、实现职称晋升、提高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与自觉行为。而且,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职称评聘,不重视理论成果数量,在达到基本业绩要求后,重点考评学术成果的社会反响或者转化效果。创业型大学积极协助教师转移转化研究成果,同时成果收益主要归教师个人所有,这是创业型大学教师增加个人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履行其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更是他们自觉走出“四唯”“五唯”的制度安排。(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