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教师的整体转型,不等于创业型大学教师的同步转型。事实上,同步转型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通过重点推进来带动整体转型,是创业型大学引领教师实现成果转化的必然选择。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活动,是一种学术创业,一流的学术成果是其活动开展的前提与基础。[27]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大学只能有重点地推动学术创业。这应该是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方向,亦是创业型大学教师的理想状态。......
2023-10-05
与传统院校相比,创业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有以下特点:其一,在研究目的上,以成果转化业绩论英雄。传统院校的科学研究,虽然近年来重视成果转化,但在总体上以发表、出版、获奖、专利等承载的理论成果作为价值追求,对这些成果是否具有转化价值、能否转化并不关心。创业型大学强调学术成果贵在转化,以实践作为检验科研成果的标准,突出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正如埃兹科维茨所言,“创业型大学主动将知识运用于实际[12]284”。创业型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样存在转化的可能与方向。例如,“大学文科教授可以成为大众读物市场的主角、社会人文讲座的明星或者社会智库建设的嘉宾[28]”。其二,在研究类型上,以应用研究、问题研究、政策研究为主。研究目的决定研究类型。在创业型大学,有一种研究值得推崇,那就是在成果转化取得预期目的之后,将研究与转化过程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基于实践的研究范式不仅有利于让同行从中获得知识甚或启发,还可以实现创业型大学文理工不同学科的交叉创新,甚至有机会由此创设全新的概念、原则、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从以传统的学科逻辑演绎生产知识为主线,转到以面向现实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并由此自然过渡到基础研究为主线的学术模式,成为创业型大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三,在研究过程上,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功不可没。在传统院校,教师将以论文、论著、课题、获奖、专利等形式存在的学术成果交由科研管理部门确认统计之后,其研究过程基本完成。但是,在创业型大学中,科研成果管理部门不只统计成果,更重要的功能在于甄别成果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并积极协助转移转化。创业型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教学育人与科学研究,科研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更多落在创业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上。这正是斯坦福大学首创的技术许可办公室(the 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OTL)成为众多传统院校转向创业型大学之际首先重点学习与借鉴的原因所在。其四,在激励机制上,学术创业的收入取代过去的学术成果奖励。在传统院校,年度学术成果奖励既是激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之一,也是同一所大学教师收入差距的重要砝码。这种功利化、计量化的资源驱动型科研激励机制,一旦过度运用就会给中国学术带来负面影响。创业型大学在尽可能提高教师岗位津贴的基础上,逐渐淡化对科研成果以奖金、配套经费等方式的额外奖励,公开发表论文论著、争取纵向横向项目、获得各级政府奖项等,属于教师获得学界认可、实现职称晋升、提高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与自觉行为。而且,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职称评聘,不重视理论成果数量,在达到基本业绩要求后,重点考评学术成果的社会反响或者转化效果。创业型大学积极协助教师转移转化研究成果,同时成果收益主要归教师个人所有,这是创业型大学教师增加个人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履行其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更是他们自觉走出“四唯”“五唯”的制度安排。(www.chuimin.cn)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创业型大学教师的整体转型,不等于创业型大学教师的同步转型。事实上,同步转型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通过重点推进来带动整体转型,是创业型大学引领教师实现成果转化的必然选择。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活动,是一种学术创业,一流的学术成果是其活动开展的前提与基础。[27]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大学只能有重点地推动学术创业。这应该是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方向,亦是创业型大学教师的理想状态。......
2023-10-05
但是,在创业型大学,其组织特性与办学文化则要求教师整体转型。对于一所成熟的创业型大学来说,所有的教师均能从情感上接受既定的办学定位,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特长,投身于学术成果转化与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中来。也就是说,在一所创业型大学,任何教师都要为学术创业这种新的历史使命做出贡献。......
2023-10-05
就创业型大学建设来说,在我国推行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谓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之一也正是这种思想观念问题。如果将教学服务也视为一种学术产品的话,大学的产品就是学术成果,亦即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中的学术资本。因此,一所高校迈上创业型大学的道路,致力于学术成果的市场化,这是知识有价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深刻反映与时代体现,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意义深远。简言之,知识有价是实现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
2023-10-05
学术资本主义从营利动机出发,其精神实质乃是学术创收、商业运作、逐利动机等功利性的利益诉求,容易将创业型大学引向创收型大学。[1]在这些学术观点中,一些学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2]。在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改革热潮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正确理解与准确运用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明确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不是学术资本主义,而是学术资本转化。......
2023-10-05
20世纪末,创业型大学理论一经诞生便被传入中国,并且在21世纪初推动国内一批普通本科院校迈入创业型大学道路。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1]形成了中西创业型大学的南橘北枳现象。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创业型大学中国化研究进程中,至少存在以下关系重大的理论误解。......
2023-10-05
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确定为学术资本转化,既是一种事实判断,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于是,只有学界明确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界定为学术资本转化,才能推动创业型大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朝既定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理论预设下,我们必须明确学术资本转化带来的社会价值,以此表明创业型大学的历史意义与发展前景。......
2023-10-05
创业型大学实现全面而又彻底的学术资本转化,知识有价是其理论基础;而且,只有遵循学术产品的市场交换原则,才能更好地彰显创业型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对此,研究创业型大学的学者们,普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2023-10-05
推动传统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目的,最能体现办学主体对于创业型大学的价值追求。但是,中国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正如前文分析指出,着眼点不可能是直接筹措办学经费,而只能是实现学术资本转化,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度。作为一种办学类型的创业型大学,正是为推动学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设,在此核心价值指引下呈现“学以致知”的学术本位文化。......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