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析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溯源性探究

解析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溯源性探究

【摘要】:在创业型大学的起点问题、研究角度、理论基础等方面,两位学者的理论见解不尽一致。两位学者在创业型大学内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理论大厦的前提与基础。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并未取得满意成果。

摘 要:伯顿·克拉克与亨利·埃兹科维茨两位学者奠定了创业大学的理论基调,均被誉为创业型大学的理论鼻祖。在创业型大学的起点问题、研究角度、理论基础等方面,两位学者的理论见解不尽一致。但是,两位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达成共识:创业型大学代表了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走向;只有教师转型才能带来大学转型并主张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术创业来摆脱高校的依附地位;创业型大学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大学能够成为社会创新体系的平等主体。两位学者在创业型大学内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理论大厦的前提与基础。

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理论被引入中国,并推动中国出现一批高举创业型大学旗帜的本科院校。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并未取得满意成果。同时,在理论界,我们不时听到各种对创业型大学的质疑甚至讨伐之声。同样的创业型大学理念,在西方能够引发成功的实践,在中国为何难以实现预期?应该说,这主要缘于西方的创业型大学理论不适合中国土壤,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落地生根。于是,从创业型大学理论奠基者那里提取创业型大学的核心要件,就成为中国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与亨利·埃兹科维茨(Henry Etzkowitz)在20世纪末针对不同的考察对象各自提出了这个概念,两位学者均对创业型大学的理论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可以同时被追认为创业型大学的理论鼻祖。本文从分析与比较两位学者的创业型大学观出发,首先采取概念界定、价值预设、发展起点、建设路径四维分析框架,分别对各自的创业型大学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然后提取两位学者在创业型大学内涵上的最大公约数,以此来洞悉创业型大学的本质,吸取西方创业型大学理论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根据中国实际与中国需要创造性地构建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理论大厦,进而为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提供理论武器

一、解读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

二、解读亨利·埃兹科维茨的创业型大学观;(www.chuimin.cn)

三、提取克拉克与埃兹科维茨关于创业型大学内涵的最大公约数。

【注释】

[1]本文原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详见《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0至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