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领域简析

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领域简析

【摘要】:相对于传统型高校来说,创业型大学的这三种转化工作更为彻底与全面,成为学校的主旋律。从前面的理论分析来看,创业型大学正是当前有利于推进这三大转化工作的实践平台。总之,学术资本转化既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也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笔者曾称之为创业型大学的外部着力点[12]。仅凭这一点,使得创业型大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各类大学。如果不能抓住这一点,也就没有把握创业型大学的灵魂与实质。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生产大户、储备大户、专利大户,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论著、申请的各种课题以及获批的各种科技发明专利不计其数。据统计,在各类高等学校科技人力中,“211”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为108所,而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达到了22884人,平均每所院校为212人;其他本科高等学校为583所,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为18403,平均每所院校为31.5人。[10]然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极不理想,与高校的科研地位以及研究规模一点也不相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每年科技转化率只有20%,而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0%左右,差距巨大。在这20%的科技转化成果中,最终形成实际产业的科技成果只有5%左右。[11]确实,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生产目前还停留在重研究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专利申报轻成果转化的发展阶段,大量科技成果、发明专利仅仅是为了谋取职称、名誉、奖励等,没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不容乐观,但不能由此否定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成果转化现状惨淡,才知道转化任务的艰巨,才能看到转化征途的光荣使命乃至美好明天。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有三种转化工作最为困难,也最能体现转化的成效。相对于传统型高校来说,创业大学的这三种转化工作更为彻底与全面,成为学校的主旋律。第一是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例如,某位教授成功申请了一项重大政府课题,在该课题的资助下,他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治愈并预防口腔溃疡的药品,该药的研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这里,这种药品从论著,再到产品,最后面向市场推广开来,这个过程是高校大部分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过程。真正关注成果转化的高校,应该把激励政策的重点从论著转移到产品尤其是市场推广上来。只有这样,大量的科研成果才能被研发。而如何引导教授们从论著走向产品,最后关注市场,推动学术资本转向现实的生产力,正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重要动因。第二是针对校外学习者的教学服务。当前,这种教学服务主要体现为各种类型与形式的培训。应该说,这块市场已经形成,但是并不健全,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考证考级、职称培训、出国进修等刚性需求市场上,真正主动报名为实现自我提升、个性修养、知识扩展等软性需求的并不多。在笔者看来,如果一所大学能够提供大量类似的教学服务,并从中获得办学资源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与办学条件,那么,这所大学的成果转化工作就做得相当出色了。第三是针对校内学习者的教学服务。对于这种成果转化工作,许多学者似乎视而不见,或者说,尚且不能从中发现成果转化的现状。应该说,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质量疲软最为重要的原因。我们首先要看到,教学服务作为一产品,或者说学术资本,是存在转化的可能的,即由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内化到学生个体身上,成为其一部分。而且,如前所述,知识有价,只是付费的主体不同。但是,这种知识货真价实吗?学生从大学课堂上到底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获得多少难以从其他途径而适宜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知道,在大学课堂上的成果转化工作,做得并不出色,似乎没有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没有体现商品接受方即学习者的利益。如果政府没有从证书文凭的权威性、保护性等角度对大学进行支持,那么,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许多大学或许真的难以找到生源,从而这种成果转化工作就自然消失了。

由此可见,我们若能做好以上三种转化工作,一所大学的活力就呈现出来了。如果一个国家中大量高校都能做好以上三种转化,那么,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必定会焕发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所大学哪怕没有政府的文凭守护,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也能像朝阳企业一样,傲立于市场经济浪潮中。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大学,才能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试想,国家每年有那么多重大课题,若大都能转化为产品并推广应用,那么无论是成果生产者本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将大大受益;社会上大量人士从高校中主动自觉地吸收知识养料,将大量闲暇放在学习上而不是虚度年华或者物质挥霍上,这样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智慧型社会以及和谐型社会;大量在校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回归课堂,从大学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了学术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实现教学服务产品向个体内在素质的转化,这样的学习者必定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的人。可以说,哪些大学真正关注到了学术资本的有效转化,并且做好了这三项转化工作,哪些大学就可能在未来掌握主动,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从前面的理论分析来看,创业型大学正是当前有利于推进这三大转化工作的实践平台。(www.chuimin.cn)

总之,学术资本转化既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也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笔者曾称之为创业型大学的外部着力点[12]。仅凭这一点,使得创业型大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各类大学。如果不能抓住这一点,也就没有把握创业型大学的灵魂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