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相对于传统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增加了学术资本转化的职责,延长与激活了学术链条。因为创业型大学推动学术资本转化,并不等于大学教师直接从事学术创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创业型大学,有义务也有条件为学术资本转化搭建各种平台,这才是一所大学之所以称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保障。不过,形成完整开放学术链条的创业型大学,蕴含这样两个理念:学以致用与能者为师。确实,建设创业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其关键。......
2023-10-05
关于大学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说法多种多样。在高等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社会三大职责。在高等教育实践界,一般认为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大使命。如果从教育的逻辑起点来看的话,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关于知识的创造、传承、应用、储存等知识运行的活动。事实上,作为一所功能完整的大学,其知识运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者说具有三项功能:创造知识、应用知识与储存知识。即使在教学型大学,也体现创造知识的功能,因为大学传承的知识是有所选择、整理与提升的人类文化成果。所谓储存知识,是指大学应该属于一个城市或者社区的文化中心,成为一个公共图书馆与人力资源库。应用知识,既包括人才培养或者说教学育人,也包括学术资本转化或者说成果转化。教学育人,可谓知识的间接应用,我们通常称之为知识的传承;成果转化,可谓知识的直接应用,我们在此亦将之称为学术创业。可见,一所大学除了知识储存的静态功能外,首先表现为知识的创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应用,这种应用既体现在教学育人上,也体现在成果转化上。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研究或者说创造知识只是实现大学功能的一种手段,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才是大学的真正使命。而事实上,现代大学偏离了方向,以追求学术成果作为最大追求,对知识的直接或者间接应用并不热衷,造成大量理论知识的闲置与空疏,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正如有文指出的,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的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三种职能融合度不高,停留在彼此分隔的状态。[27]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必须以知识应用作为改革方向,大力推动学术资本转化,更好地履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这也表明,创业型大学将是我国高校变革的重要走向,“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势将成为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28]。
长期以来,大学被认为除了人才培养外,主要职责就是生产知识,至于知识的直接应用应该由社会完成。确实,历史上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也是在若干年之后才被人们利用起来。但是,这种坚守学术本位立场的传统大学观,没有深刻领会学术的目标与取向,不利于大学使命的充分展现,不利于学术成果的迅速转化。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其学术发展正是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就是大学中那些传统的基础研究,也具有明显的应用取向。时至今日,理论与实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学与企业的属性越来越交叠。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大学应该注重学术的应用取向,推崇实用主义,构建完整开放的学术链条,更多地从实践中找到理论研究的源头,尽可能地推动学术成果转化。正如有文指出的,“实用主义绝不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我们的大学理念,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理念”[29]。
毫无疑问,学术成果的公开发表,也可谓知识的应用,不一定要由知识生产者直接开展学术创业。例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著书立说,传播人间正道,正是其应用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许多应用性的知识,其生产者本人最清楚该知识的应用领域、途径等,由其参与应用与推广,能够缩短转化周期与节约转化成本。何况,如前所述,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其重要使命就在于为大学教师的学术成果转化承担大量联络、协商与推广工作,这是创业型大学应有的组织功能。例如,MIT的技术转移组织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签订合同,为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提供资助;同时,它帮助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成果申请知识产权,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30](www.chuimin.cn)
总之,推动学术资本转化,促进知识直接应用,是检验真学术与假学术的重要标准,是创业型大学履行使命、彰显活力、服务经济转型的最佳途径,由此有文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作为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区域创新主体,应该主动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地方大学而言,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朝着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必然选择”[31],“行业特色型大学要率先举起创业大旗”[32];同时,以“学术创业”为基本特征的学术资本转化,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必将引领大学的变革,成为大学的“第三个中心”。
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散论的文章
[24]相对于传统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增加了学术资本转化的职责,延长与激活了学术链条。因为创业型大学推动学术资本转化,并不等于大学教师直接从事学术创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创业型大学,有义务也有条件为学术资本转化搭建各种平台,这才是一所大学之所以称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保障。不过,形成完整开放学术链条的创业型大学,蕴含这样两个理念:学以致用与能者为师。确实,建设创业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其关键。......
2023-10-05
推动传统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目的,最能体现办学主体对于创业型大学的价值追求。但是,中国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正如前文分析指出,着眼点不可能是直接筹措办学经费,而只能是实现学术资本转化,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度。作为一种办学类型的创业型大学,正是为推动学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设,在此核心价值指引下呈现“学以致知”的学术本位文化。......
2023-10-05
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确定为学术资本转化,既是一种事实判断,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于是,只有学界明确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界定为学术资本转化,才能推动创业型大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朝既定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理论预设下,我们必须明确学术资本转化带来的社会价值,以此表明创业型大学的历史意义与发展前景。......
2023-10-05
就创业型大学建设来说,在我国推行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谓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之一也正是这种思想观念问题。如果将教学服务也视为一种学术产品的话,大学的产品就是学术成果,亦即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中的学术资本。因此,一所高校迈上创业型大学的道路,致力于学术成果的市场化,这是知识有价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深刻反映与时代体现,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意义深远。简言之,知识有价是实现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
2023-10-05
相对于传统型高校来说,创业型大学的这三种转化工作更为彻底与全面,成为学校的主旋律。从前面的理论分析来看,创业型大学正是当前有利于推进这三大转化工作的实践平台。总之,学术资本转化既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也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笔者曾称之为创业型大学的外部着力点[12]。仅凭这一点,使得创业型大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各类大学。如果不能抓住这一点,也就没有把握创业型大学的灵魂与实质。......
2023-10-05
20世纪末,创业型大学理论一经诞生便被传入中国,并且在21世纪初推动国内一批普通本科院校迈入创业型大学道路。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1]形成了中西创业型大学的南橘北枳现象。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创业型大学中国化研究进程中,至少存在以下关系重大的理论误解。......
2023-10-05
对于创业型大学的具体内涵,不同的学者仍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与会者一致认为,无论是基于社会使命还是商业需要,创业型大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能够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学术发展与资本化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关键,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必须以学术能力的建设与学术资本的积累为基础。创业型大学跟大学的创业导向是有区别的,归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
2023-10-05
相对于其他创新,知识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没有知识创新,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掌握的知识较少,创新对他们来说只是简单的重复。人类满足各种需求的过程也是社会知识创新的过程。怀疑心对于知识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普通人一般都倾向于信任权威和专家而不敢质疑,这对知识创新是极为不利的。进取心是知识创新的不竭动力。......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