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来源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来源

【摘要】:根据学科教学知识涵义容易发现,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很多。(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两条途径。经验经过反思、再实践、扬弃和提炼就会逐步上升为学科教学知识层级了,从而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教研组或教研室组织的观摩教学或公开课活动同样是重要的增进学科教学知识的二专业活动。

根据学科教学知识涵义容易发现,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很多。研究表明,当教师不能对某个具体学科主题进行有效的组织、表征、示范与呈现时,一般会通过自己努力或寻求帮助两种方式来解决:自己努力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寻求帮助则主要是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更明确地,范良火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框架: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在职培训;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阅读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按照这些来源的重要性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重要的来源、重要的来源和一般的来源。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

研究表明,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两条途径。

1.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经验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学经验对教师从事课堂教学也非常重要。原因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按照一种缄默知识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经验中的很大成分在一定意义上就相当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反思是心灵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是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黑格尔把反思看作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以此看来,反思是以自我及自我的思想、活动为意识的对象,通过不断地内省、反省,去获得知识,把握客观规律的一种途径或方式。可以说,反思是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大凡人的进步,都需要自我的反思。正因为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大陆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著名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也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反思的作用在哪里呢?其实反思的作用就在于能创造学科教学知识。经验经过反思、再实践、扬弃和提炼就会逐步上升为学科教学知识层级了,从而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所以说,教学经验和反思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最重要路径之一。

2.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经验需要交流。一个经验,通过交流可以换回两个经验或更多经验。教师通过与同事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实在的间接教学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同样通过教师内化和吸收成为学科教学知识。尤其对于新入职教师,经过同事或老教师的一个轻轻点拨,可能会使你在某个教学问题上茅塞顿开。许多相关研究也指出,当新入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挫时,最愿意也最常请教的对象是同校有经验的同事,其原因是因为学校同事与新入职教师身处类似情境,因此成为新入职教师仿效与请教的对象。单纯的自我反思,有时难以深入,不够周全,因而还需要交流反思。交流反思不仅是个体行为。还是群体之间反思火花的碰撞。“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所以,和同事日常交流是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最重要路径之一。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来源(www.chuimin.cn)

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重要来源大致有“作学生时的经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在职培训”和“阅读专业书刊”等几个方面。

1.作学生时的经验

一个人从小到大经历过许多不同教师的教学,这些教师的教学总会在他的心目中留下各种不同的烙印。当他入职教师后,自然又会想到当年自己的老师是如何教学的,尤其是自己钦佩的老师的教学,更是值得回味。在回味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模仿和学习,这就创生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正如考尔德黑德和米勒的研究所指出的,新入职教师会从他们昔日教师的教学态度中,评判出哪些行为是属于正面的,哪些行为是属于负面的,并向正面者学习。

除了受教经验外,早年的生活经验也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存在影响。教师许多根深蒂固的想法,有时是在进入师范教育前因某种原因而形成,其力量与师范教育相较起来,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具有个人化的特质,并且和教师个人的情意及个性有相当大的关系。柯兰迪宁曾指出,教师个人的独特风格与人格特质不仅对其课堂行为影响极为深远,甚至左右教师对学科教学知识的选择。例如,教师早期对教学本质的理解,认为教学就是以讲授为主,教师讲解要清楚,示范要准确,分析要透彻,等等,这既作为他的专业知识而存在于他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又会排斥“异己”的教学观的接纳。

2.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有组织的专业发展活动。同样,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也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来源。如专题讲座、课程研讨、学术报告等专业活动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增进都有直接作用。教研组或教研室组织的观摩教学或公开课活动同样是重要的增进学科教学知识的二专业活动。观察他人的教学过程,对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影响颇为深远,此即所谓的“旁观学艺”。在“旁观学艺”的历程中,教师所习得的,不仅是学科教学知识,还包括教学态度。

3.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也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在职培训受到重视之初,其目的只是帮助教师胜任教学工作,使师资水平得以达标。但现在远远超出这一目标。现在的目标是多元的,如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目标就是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对所教的学科进修培训,目标是帮助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基础教育教学专家的培训,能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把他们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推广。而且这些目标对培训过程来说更为重要,表现为教学技艺的增进、相互协作精神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更新、思想素质的进步等。通过在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认识,丰富教师的知识,改进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