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那一回的回目就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北静王为了让宝玉记住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特意将皇上刚刚亲赐给他的一串鹡鸰香念珠赠给了宝玉。北静王第三次正面出场时,赢得了一个新称号——荣国府的保护神。显而易见,就像北静王是贾家的保护神一样,怡亲王乃是曹雪芹家族的保护神,也就是说,雍正朝的怡亲王正是北静王的人物原型。......
2023-10-04
在史学大师司马迁笔下,“天降猛男”级别的大人物往往在发迹之前就已经拥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壮志宏图,发出过不同于常人的豪言壮语,而清代大诗人袁枚却在《随园诗话》中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用现在的话来解释是这样的——
古代的英雄没有发迹以前,看上去都像没有出息的样子。名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的邓禹,年轻时在长安学习,觉得作个文学(汉代官职,相当于后世的教官)就可以了;刘秀的另一个部下马武的理想则是做一名小小的督邮(汉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巡察组组长)。
咱们在此一对一地来还原一下司马迁笔下的英雄和袁枚书中的英雄。
司马迁是这样开始《陈涉世家》的: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认为陈胜年轻时就有像大雁一样翱翔长空,期待自己有朝一日麻雀变凤凰。袁枚自然不会同意他的说法,而且举出了晋文公做例子。
晋献公废掉太子申生,打算把宠妃骊姬所生的奚齐立为太子,申生悲愤自杀后,公子重耳被迫离开晋国到别的国家避难。重耳来到齐国后,受到齐桓公热情而隆重的款待,不但把齐国宗室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还陪送了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对在齐国的安逸幸福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住了五年还不想离开。袁枚认为彼时彼地的晋文公是没有鸿鹄之志的,否则他就会离开齐国去寻找可以把他推上晋国王位的诸侯王。
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同样是个少有大志的人物。前210年冬,秦始皇巡游吴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二十二岁的项羽在领略了秦始皇的威仪后,一时心旌摇荡,羡慕不已,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叔叔项梁说出这样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将来我可以取代他)。”后来,项羽果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在前206年实现了四年前立下的宏图大志。
如果司马迁用项羽的经历向袁枚发起挑战,袁枚当然还是不服,他会给司马迁讲光武帝刘秀的故事。
刘秀还未发达时,曾经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吃了官司,负责审理此案的乃是当时的名臣严尤。严尤不知为什么盯着刘秀看了几眼,刘秀回去后就颇为骄傲地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很难想象,百代流芳的光武大帝刘秀当年竟然会认为被某个名人注视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虽然项羽和刘邦是死对头,但他俩对秦始皇的羡慕嫉妒恨在司马迁笔下却几乎如出一辙。话说有一次刘邦送服役的人去京城咸阳,在路上正好碰到秦始皇出巡,刘邦眼见秦始皇穿着高端大气的龙袍,八面威风地坐在高大华美的车上,羡慕得很,于是一句千古名言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也(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袁枚依旧不肯示弱,他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那是非常的好玩!
韩世忠是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不论怎么排都名列第二。韩世忠当年还是个无名小卒时,一个看相人断定他日后必定会被封王。韩世忠闻之竟然大怒,进而对人家挥拳相向,因为他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他。多少年后,当韩世忠真的被封为蕲王时,想起当年那个看相人不知会有怎样的感慨……
诚如上文所言,司马迁喜欢让他笔下的历史人物自己发出令人震撼的感慨,比如“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比如“彼当取而代之”,比如“大丈夫当如是也”;而袁枚则习惯于用历史人物的行动说话,证明他们当初都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大作为,同时作为旁观者发出他心中的感慨——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
那么,聪明的朋友们,司马迁和袁枚,您会相信谁?
有关历史的真性情. 元、明、清卷的文章
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那一回的回目就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北静王为了让宝玉记住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特意将皇上刚刚亲赐给他的一串鹡鸰香念珠赠给了宝玉。北静王第三次正面出场时,赢得了一个新称号——荣国府的保护神。显而易见,就像北静王是贾家的保护神一样,怡亲王乃是曹雪芹家族的保护神,也就是说,雍正朝的怡亲王正是北静王的人物原型。......
2023-10-04
一.刨根究底——揭露历史内幕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间有些有着鲜为人知的内幕——有的让人触目惊心,有的令人毛骨悚然,但在正史中它们却被轻描淡写。揭开那些内幕,我们会发现活生生的历史。揭露历史内幕,就是要让那些不为人知的重大历史史实曝光于天下。案发后,公孙贺为了救儿子,请求抓捕震动京城的强盗朱安世以赎子之罪。门客当场就将其杀死,其他......
2024-01-24
本侦探以为还有第三个原因:孙中山被英国的“炮舰”镇住了。第二是同月27日举行的海军检阅,共有165艘军舰参加。交换的条件是把中国海军委托英国的军官来带领,但由孙中山当总司令。因为英国政府认为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兵权。罢工结束,但孙中山因此也成了港英政府的眼中钉。对孙中山个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具体代表、港英政府以至英国当局多次出于人道主义拯救他脱险,那是没话说的。......
2023-09-18
六.去伪存真——解密戏说背后我们是一个喜欢研究故纸堆的民族,当现实中不能突破现状改善自身时,就只能在历史中寻求缓解,于是就有了历史的戏说。历史可以戏说,但真相不容隐瞒。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郎”,随梁孝王到了梁国。一场“琴挑”的浪漫剧由此拉开帷幕。酒宴结束之后,司马相如派人用重金买通卓文君的侍女,直抒胸臆。......
2024-01-24
四.真相大白——还原真实瞬间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是经过人为加工过了的副本,已经沉积在记载中,已经凝固成文字,成为静止的固体。但根据一些史实,我们还是可以还原最初发生时最为真实的瞬间,感受历史最为本真的魅力。当时的赵国比代国强大,赵国国君赵襄子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吞并代国,获得代国马匹、草场这些战略资源。而在公元前475年,晋国想要与代国进行一场决定生死的较量,恐怕晋国占不到一点儿便宜。......
2024-01-24
在《雍正传·序言》里说我的研究和写作方法,是“用资料说话”,即要分析大量的历史材料,去说明历史问题。“用资料说话”成了我的座右铭。所以我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搜集,“要用资料说话”。我对作为“原始资料”的“原始资料”——档案史料甚感兴趣,把谱牒史料视为瑰宝,不怕它们所提供的资料的零碎性,设法用那些资料拼凑历史画面。借此希望与同行一道,不忽视对史料的占有。......
2023-07-02
相比之下,南宋末年的老太后谢道清则完完全全是个大悲剧。无子是谢道清的第三重悲剧。谢道清则是既无宠又无子,可谓不幸中的不幸。谢道清的第四重悲剧是老年丧夫。谢道清的第五重悲剧是朝廷离心。元军攻破常州后,谢道清先是遣使求和,被拒后应群臣请求准备迁都,最终因为当日宰相缺席而作罢。谢道清的第七重悲剧是客死异乡。......
2023-10-04
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生于湖北的“药圣”李时珍晚年的一桩憾事。既然写出了这样一个大部头的医学专著,李时珍当然希望它能得以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它,让它为更多的人造福,但是,《本草纲目》的出版却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十年的时光就这样无情地流逝,李时珍不觉已经进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七个十年。年逾古稀的李时珍不远千里赶到当时的出版业中心南京,期待着能遇见既有眼光又有勇气的伯乐,但他又一次失望而归。......
2023-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