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司马迁与袁枚:谁是历史真相的信使?

司马迁与袁枚:谁是历史真相的信使?

【摘要】:咱们在此一对一地来还原一下司马迁笔下的英雄和袁枚书中的英雄。司马迁认为陈胜年轻时就有像大雁一样翱翔长空,期待自己有朝一日麻雀变凤凰。袁枚认为彼时彼地的晋文公是没有鸿鹄之志的,否则他就会离开齐国去寻找可以把他推上晋国王位的诸侯王。如果司马迁用项羽的经历向袁枚发起挑战,袁枚当然还是不服,他会给司马迁讲光武帝刘秀的故事。那么,聪明的朋友们,司马迁和袁枚,您会相信谁?

史学大师司马迁笔下,“天降猛男”级别的大人物往往在发迹之前就已经拥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壮志宏图,发出过不同于常人的豪言壮语,而清代大诗人袁枚却在《随园诗话》中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用现在的话来解释是这样的——

古代的英雄没有发迹以前,看上去都像没有出息的样子。名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的邓禹,年轻时在长安学习,觉得作个文学(汉代官职,相当于后世的教官)就可以了;刘秀的另一个部下马武的理想则是做一名小小的督邮(汉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巡察组组长)。

咱们在此一对一地来还原一下司马迁笔下的英雄和袁枚书中的英雄。

司马迁是这样开始《陈涉世家》的: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认为陈胜年轻时就有像大雁一样翱翔长空,期待自己有朝一日麻雀变凤凰。袁枚自然不会同意他的说法,而且举出了晋文公做例子。

晋献公废掉太子申生,打算把宠妃骊姬所生的奚齐立为太子,申生悲愤自杀后,公子重耳被迫离开晋国到别的国家避难。重耳来到齐国后,受到齐桓公热情而隆重的款待,不但把齐国宗室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还陪送了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对在齐国的安逸幸福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住了五年还不想离开。袁枚认为彼时彼地的晋文公是没有鸿鹄之志的,否则他就会离开齐国去寻找可以把他推上晋国王位的诸侯王。

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同样是个少有大志的人物。前210年冬,秦始皇巡游吴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二十二岁的项羽在领略了秦始皇的威仪后,一时心旌摇荡,羡慕不已,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叔叔项梁说出这样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将来我可以取代他)。”后来,项羽果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在前206年实现了四年前立下的宏图大志。

如果司马迁用项羽的经历向袁枚发起挑战,袁枚当然还是不服,他会给司马迁讲光武帝刘秀的故事。

刘秀还未发达时,曾经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吃了官司,负责审理此案的乃是当时的名臣严尤。严尤不知为什么盯着刘秀看了几眼,刘秀回去后就颇为骄傲地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很难想象,百代流芳的光武大帝刘秀当年竟然会认为被某个名人注视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虽然项羽和刘邦是死对头,但他俩对秦始皇的羡慕嫉妒恨在司马迁笔下却几乎如出一辙。话说有一次刘邦送服役的人去京城咸阳,在路上正好碰到秦始皇出巡,刘邦眼见秦始皇穿着高端大气的龙袍,八面威风地坐在高大华美的车上,羡慕得很,于是一句千古名言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也(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袁枚依旧不肯示弱,他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那是非常的好玩!

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不论怎么排都名列第二。韩世忠当年还是个无名小卒时,一个看相人断定他日后必定会被封王。韩世忠闻之竟然大怒,进而对人家挥拳相向,因为他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他。多少年后,当韩世忠真的被封为蕲王时,想起当年那个看相人不知会有怎样的感慨……

诚如上文所言,司马迁喜欢让他笔下的历史人物自己发出令人震撼的感慨,比如“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比如“彼当取而代之”,比如“大丈夫当如是也”;而袁枚则习惯于用历史人物的行动说话,证明他们当初都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大作为,同时作为旁观者发出他心中的感慨——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

那么,聪明的朋友们,司马迁和袁枚,您会相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