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是矿难的一大祸首。1942年4月26日,日本侵占下的中国本溪煤矿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死亡1549 人,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煤矿爆炸事故。瓦斯爆炸所需浓度范围为5%~16%。由于中国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全部矿井的一半左右,每年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表32-1-1历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矿难进入21 世纪,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防治瓦斯措施的改进,瓦斯爆炸事故已逐渐减少。......
2023-10-30
《红楼梦》中的男性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但他并不是最接近完美的那个男子,有一个人无论出身、相貌,还是才情、能力都在他之上,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缺点,真真是一个玲珑剔透到天衣无缝的形象,谁呢?北静王水溶。
不说别的,单单这个名字就既雅致又个性,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时尚有内涵,令人想起一首首佳词丽句,比如苏轼的“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张抡的“烟淡淡,雨蒙蒙,水溶溶。贴水落花飞不起,小桥东”。再比如谢逸的“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那么,北静王究竟有着怎样的风采呢?请看《红楼梦》第十四回中帅哥宝玉眼中的水溶——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崖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在北静王面前,宝玉也只有“面如春花,目如点漆”的份儿了,明显比水溶低了一层。
更为难得的是,北静王虽然身份高贵、年纪轻轻,却性情谦和、待人亲切,对贾家人尤其如此,因为“祖上与贾府有世交之谊”。
在现在的《红楼梦》中,北静王正面出场有三次,侧面出场也有三次,咱们不妨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完美人物的生活情态。
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那一回的回目就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秦可卿死后,北静王先来探丧上祭,出殡时又设路奠,这更彰显了他的知书达礼、平易近人。北静王同时又是一个不受官俗国体束缚的人,因此他在完成路奠后要求见一见宝玉这个“衔宝而诞”的奇男子,于是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心中暗自引为知己。北静王为了让宝玉记住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特意将皇上刚刚亲赐给他的一串鹡鸰香念珠赠给了宝玉。
后来宝玉见到黛玉时,想把北静王送的珍贵礼物转赠给自己的心上人,黛玉却不领情,说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话语:“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殊不知,北静王绝不是什么臭男人,而是一个钟灵毓秀、世间少有、比宝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神仙级人物呢!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北静王的第一次侧面出场。
北静王第二次侧面出场是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此回中,贾宝玉对蒋玉菡一见倾心,宝玉以玉玦扇坠相赠,玉菡则以北静王送他的茜香国女国王所贡大红汗巾子作为回赠,这大红汗巾子“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不但神奇得很,而且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北静王的名字——水溶。
在第五十三回中,荣宁二府庆元宵之际,北静王曾经派人来送贺礼,这个情节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肯定不是闲笔,它的呼应之笔应该在曹雪芹笔下的后四十回中,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也。
因为不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北静王虽然几近完美,有时候却也要担任典型的打酱油的角色,比如第七十一回中的这个情节: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
北静王第三次正面出场时,赢得了一个新称号——荣国府的保护神。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赦因结交外官、恃强凌弱获罪,贾府的敌对势力打算借此把荣国府的财物全部抄没,幸亏北静王及时向皇帝奏明贾政和贾赦已经分家另过,不应一起治罪抄家,并且匆忙赶往贾府传达皇帝的新圣旨。北静王传旨完毕即将离去时,贾政等在二门跪送,北静王脸上大有不忍之色,同时说出了落地有声的三个字“请放心”,其后的事实证明北静王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好男儿,这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完美指数加分。
如此完美的北静王是以哪个历史人物作为原型的呢?笔者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有一天看到了雍正皇帝下达给曹的一纸圣谕:乱跑门路,交结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
显而易见,就像北静王是贾家的保护神一样,怡亲王乃是曹雪芹家族的保护神,也就是说,雍正朝的怡亲王正是北静王的人物原型。
那么,这位怡亲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和曹家的密切关系是怎样结成的呢?
雍正身边的怡亲王名叫允祥,其实他就是怡亲王这一爵位的开山鼻祖,即第一代怡亲王。
允祥原名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皇子。雍正帝即位后下令所有兄弟的名字不得再用“胤”字,一律改为“允”,于是胤祥变成了允祥。
允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堪称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因此康熙皇帝对他甚为喜爱,每次巡游都将他带在身边。
先说说允祥的文采。允祥留给后世的诗作为数不少,其中既有唱和诗、祝寿诗,也有写景诗,其写景诗一看题目即知必然不错,比如《西山》《试马》《春昼》《月夜》《西郊》《咏荷花》,在此不妨以最后一首为例来感受一下“北静王”的才情:
咏荷花
银塘珠露三月更,风静荷香远益清。
为是出尘心不染,亭亭独立迥含情。
实际上,允祥不但写得一手好诗,在书法、绘画上也颇有天赋,为人称羡。
和文艺方面的能力相比,怡亲王的武力指数丝毫不弱。据清宫史料记载,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而其孤身刺虎的经历则更令人肃然起敬——有一次,允祥随父皇康熙出巡狩猎,忽然一只猛虎从林间冲出,他临危不惧,手持利刃向前刺之,结果老虎倒退几步后落荒而逃,在场者都对他的神勇钦佩不已。
允祥凭借自己的才华武功赢得了康熙皇帝的特别青睐,从而得以经常陪侍在父皇身边,而他和曹雪芹家族的缘分就是在这样的场合结下的。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江南,其中四次驻跸在曹雪芹家的江宁织造府,陪从父皇的允祥因此有了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等人相识相交的机会。允祥和他父亲康熙皇帝一样是汉族文化的仰慕者,而曹寅及其子侄的文采风流早已闻名遐迩,双方一见如故,诗文唱和,进而引为知己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有人认为允祥后来因太子胤礽被废而受到牵连,从而失去了康熙皇帝的宠爱。但是,从废太子事件后康熙依然每次出巡都带着允祥和允祥生病后康熙的关爱态度来看,失宠一说好像并不成立。
笔者大胆推测,康熙皇帝可能曾经委婉表示过百年之后传位于允祥的想法,但生性淡泊的允祥对皇位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很可能他还推荐了四哥胤禛,这一方面让康熙皇帝颇感失落,另一方面却解除了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对他的防范意识。
不久,允祥身上得了一种病,腿部“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而且一直没有彻底治好,这应该也是康熙皇帝最终不再考虑让他继位的一个原因。
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四皇子胤禛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雍正帝。
雍正帝对其他的弟兄都没有什么好态度,唯独对允祥信任有加,正好这时允祥的病也好了很多,于是他被任命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首,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国务院总理。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允祥被雍正皇帝加封为世袭罔替的和硕怡亲王,这是大清1644年开国后分封的第一个铁帽子王。
什么叫铁帽子王呢?就是说继承者在继承爵位时保持原来的等级,而不是像别人一样下降一个等级,所谓世袭罔替也是这个意思。
相比之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就没有获得世袭罔替的荣光。具体地说,宁国府的爵位本来是宁国公,传到第四代贾珍身上时已经降成了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荣国府的爵位原本是荣国公,传到第三代贾赦身上时则降成了一等将军。而以怡亲王允祥为原型的北静王则拥有世袭罔替的资格,请看第十四回中的一段文字:“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郡王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王府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顺便说一下,郡王比(亲)王低一个等级。
怡亲王允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期间,在很多方面都为大清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政治上,数次为国举贤,审理了多宗疑难大案;经济上,在直隶(今河北、京津一带)和江南大力治河,成效显著;军事上,理财有方,调度得宜,有效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而且没给百姓增加负担。
遗憾的是,允祥的病始终没有得以痊愈,不幸于雍正八年(1730年)病故,年仅四十一岁。允祥薨逝后,雍正帝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这也是怡亲王拥有世袭罔替权利的一个证据。
考虑到《红楼梦》中的北静王水溶首次出场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而允祥被封为怡亲王时已经年过而立,很可能水溶身上也有弘晓的影子,并且弘晓绝对不会辱没了北静王这个形象。
弘晓不但遗传了允祥的文采风流,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和杰出的藏书家,给后世留下了《冰玉山庄诗集》和数不清的古代典籍。
弘晓不但长于诗词,文章写得也不错,还练就了一笔好字,这应该也是父亲允祥和伯父雍正皇帝偏爱他的一个原因。
此外,弘晓还有一个特别爱好——读通俗小说。他曾为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题词,并附上批语评论一番。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允祥和曹雪芹家族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弘晓和家人还曾抄录过《石头记》,这就是留存至今的己卯(乾隆二十四年)本《红楼梦》。
最后,咱们欣赏一首弘晓的诗作,再来感受一下北静王水溶那淡泊宁静、儒雅风流的高贵气质——
踏春佳句敬亭游,坐待流光又素秋。
明月清风雨无价,笔床茶宠一扁舟。
秋菊春兰各不同,酒孟放浪墨初融。
牧之白也风流甚,想见吟怀气象雄。
有关历史的真性情. 元、明、清卷的文章
瓦斯爆炸是矿难的一大祸首。1942年4月26日,日本侵占下的中国本溪煤矿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死亡1549 人,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煤矿爆炸事故。瓦斯爆炸所需浓度范围为5%~16%。由于中国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全部矿井的一半左右,每年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表32-1-1历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矿难进入21 世纪,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防治瓦斯措施的改进,瓦斯爆炸事故已逐渐减少。......
2023-10-30
考古得到的材料很有限。不过,幸好考古学有19世纪科学主义信念的协助。科学主义信念相信人类发展依循同样一条道路,对于人类普遍生活的历史发展做了许多假设。有了火,能够控制火,然后才会出现考古学上另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标志物,那就是陶器。考古学借由不同文化出土的东西,积累出这套规律来。挖出东西来,先用这套科学规律进行对比,排出一个基本发展阶段顺序来。......
2023-08-28
很显然,时间是够用的。调查表明,那些声称自己每周工作70个小时的人实际上多报了25%的时间——原来人们普遍爱夸大自己工作的辛苦程度。可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事,它们扼杀时间的能力可是一流。如果再细追这些时间的影踪,你就会发现原来是我们把休闲时间给无限放大了。打个比方,我们本来打算花1小时追剧的,结果看了之后欲罢不能,于是时间被延长了30分钟。......
2023-11-23
依照目前考古得到的资料和证据,三代应该存在着城墙林立的特殊景观。大部分聚落必须扩大到可以筑城的规模,才有办法继续生存。依照古籍的提示,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的聚落组织形式有了大幅度改变,幅度最大、最重要的改变是出现了以城为中心的较大型聚落,进而构成较大型的区域单位。一个只有两百人的聚落,没有能力筑城,不可能保卫自己。......
2023-08-28
虽然神话解释带有幻想和迷信的色彩,但从“启蒙”的视角看,神话对世界的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启蒙”的尝试了。因为神话的解释至少是一种对知识探索的尝试,只不过这样的知识以“启蒙”的角度来看是愚昧的、落后的、迷信的。这里的辩证关系是:在“启蒙”看来,“启蒙”的初衷是祛除神话的迷信,尝试树立正确的知识,以理性代替愚昧,即“启蒙”是“反神话”的。......
2023-11-03
也正是在这本已扭曲的逻辑中,人类越陷越深。只有当理性沦为人控制世界的中介手段时,人才能借助理性摆脱恐惧,获得控制权。于是,“启蒙理性”经过一轮华丽的“包装”,使得“启蒙”通向“权力”的道路充满无与伦比的理性色彩。人们“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经过包装后的“启蒙理性”,并深深认同这样的启蒙理性精神。因为唯有如此这般的“启蒙理性”,才能引导人类走向光明。这也正是这套被扭曲的逻辑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因所在。......
2023-11-03
一.刨根究底——揭露历史内幕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间有些有着鲜为人知的内幕——有的让人触目惊心,有的令人毛骨悚然,但在正史中它们却被轻描淡写。揭开那些内幕,我们会发现活生生的历史。揭露历史内幕,就是要让那些不为人知的重大历史史实曝光于天下。案发后,公孙贺为了救儿子,请求抓捕震动京城的强盗朱安世以赎子之罪。门客当场就将其杀死,其他......
2024-01-24
可见新闻传播仅反映表象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反映、揭示真相,即表象背后的事实。深层真实是事物之间关系的真实,包括因果、意义、影响和趋势的真实。不仅深度报道涉及这些问题,其他报道在新闻选择和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对这些真实的认识。......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