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红楼梦》是长篇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是短篇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如果笔者说《红楼梦》中有一个和《聊斋志异》有着密切关系的故事,朋友们会不会觉得奇怪呢?无独有偶,比《红楼梦》早半个世纪的《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里有一个石呆子故事的孪生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石清虚》。了解了蒲松龄笔下《石清虚》的故事情节,各位是不是可以确定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前肯定读过《聊斋志异》?......
2023-10-04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借他人故事,浇心中块垒”,书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就是曹雪芹家族的艺术版,而曹雪芹家族则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现实版。
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那么,现实中的荣宁二府,即历史上的曹雪芹家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红楼梦》中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开山鼻祖分别是贾演和他的亲弟弟贾源,这两个人物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尔玉和他的弟弟曹尔正,但故事要从他们的爷爷曹锡远说起。
曹锡远原是明末之际沈阳的一个官员,1621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占沈阳,曹锡远不幸被俘,沦为了满洲贵族的奴隶。关于此事,《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有这样的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满语,意为奴隶)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正白旗在八旗中可谓大名鼎鼎,因为它的领导人是多尔衮。
曹雪芹家族的发迹始于曹锡远之子曹振彦,曹振彦的成功之路在历史上留下醒目的六个大字:从奴隶到将军。
曹振彦的奋斗历程是从做正白旗包衣起步的,但他很快就凭借自己的机敏勇敢成了多尔衮鞍前马后的齐固佐领。所谓齐固佐领,就是汉人奴隶军的佐领。佐领是牛录章京的意译。牛录是八旗军的一个编制单位,三百人为一牛录,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营。
曹振彦跟随多尔衮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而且在长期征战中和多尔衮建立了非常亲密的感情,进一步得到了主人的赏识和提拔。
《清太宗实录》就有这样的明确记载:(天聪八年)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属下旗鼓牛录章京曹振彦,固有功加半个前程。
1644年,多尔衮打败李自成,入主北京,清朝开始了对中原乃至全国的统治。作为多尔衮信任的部下,曹振远当然也跟随主子先入关,后入京,成了新政权的一个重要人物。
第二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的亲弟弟,豫亲王多铎率领清军南下进攻偏安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曹振彦和儿子曹尔玉很可能参与了此次战役。
顺治六年,即1649年,英雄姜瓖在大同举旗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摄政王多尔衮亲自率兵前往镇压,曹振彦、曹尔玉父子随行西征。
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对峙和血腥拼杀,清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怒气难消的多尔衮这时竟然下达了屠城的命令,而且恶毒地安排同为汉人的曹振彦去执行。
曹振彦不能违抗主子的军令,只好向手无寸铁的大同百姓举起了屠刀……
虽然曹振彦在大同的屠城是被迫的、无奈的、不情愿的,但客观上还是用大同百姓的鲜血染红了他自己的顶子,到顺治十二年(1655年)时,他已是两浙都转运盐使,三年后更是升到了从三品的高位。
曹振彦的长子即曹尔玉,乃原配妻子欧阳氏所生;次子名曹尔正,乃次妻袁氏所生,尔玉、尔正兄弟正是《红楼梦》中贾演和贾源的人物原型。
和曹尔玉一样,贾演也是凭借军功起家的,这一点《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有明确的表述,是借尤氏之口说出的:“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即贾珍的曾祖父贾演)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顺治八年,即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病死,此后不久,亲政的顺治帝宣布多尔衮的十四项大罪,并将他的正白旗收入自己囊中。这样,曹振彦父子从王府的奴才变成了皇帝家的奴才,曹尔玉的职位也由王府护卫升格为皇宫内廷侍卫。
三年后,皇子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出生,这个婴儿后来彻底改变了曹家在清朝官场的地位。按照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包衣妇人中遴选乳母。玄烨出生时,曹尔玉的妻子孙氏当时刚好有奶,幸运地被选为了康熙的乳母。
康熙皇帝的亲生母亲在他九岁时就去世了,所以他对乳母孙氏有着很深的感情。正因为有了这层特殊的关系,康熙皇帝继位后对曹家特别关照。
康熙二年,即1663年,曹尔玉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采办宫廷和朝廷所用的绸缎布匹,同时为皇帝收集官场以及民间的重要信息。曹尔玉的儿子曹寅则一成年就进宫做了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
顺便说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曹尔玉这个名字现在已被史书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曹玺,因为康熙皇帝有一次把尔玉连写成玺了,于是曹尔玉将错就错改名为曹玺。
如果说曹尔玉这一支相当于《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他的弟弟曹尔正那一支则是宁国府的原型。需要说明的是,在《红楼梦》里,宁国府为长,荣国府为幼。
曹尔正生于顺治初年,比哥哥曹玺小了二十岁上下。曹尔正长大后在内务府当差,担任正白旗的齐固佐领,一如他父亲曹振彦当年一样。康熙皇帝第三次北征噶尔丹时,曹尔正曾随同出行,和别的臣子轮班掌管马匹。康熙十九年(1680年),曹尔正的儿子曹宜出生。
作为哥哥的曹尔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曹寅,次子名为曹宣,他们都是曹雪芹的正牌爷爷,其中缘由稍后揭晓。
曹寅是曹雪芹家族中最为风光的人物,然而也正是他的风光为曹家后来的衰损败落埋下了伏笔。
如前文所言,曹寅从刚刚成年时起就在康熙皇帝身边做御前侍卫;他母亲又是皇帝的乳母;而他本人又文武兼修,风神俊朗,堪称贾宝玉加柳湘莲,这些都注定他和康熙之间有着“不似君臣,胜似君臣”的亲密关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曹寅被康熙皇帝任命为苏州织造,后调任江宁织造,这正是他父亲曹尔正八年前逝世时所任的职位。苏州织造由谁继任呢?曹寅妻子李氏的堂弟李煦。
曹寅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康熙六次巡游江南时有四次住在曹家,因此曹寅在江南一带的权势和影响比两江总督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曹寅在江宁织造府接待康熙皇帝的盛况,《红楼梦》中是有着间接描写的:一处是浓墨重彩,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一处是轻描淡写,在第十六回中王熙凤和赵嬷嬷的对话里——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除了对曹寅的信任器重之外,康熙皇帝南巡时驻跸曹府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仰慕汉族文化的他非常欣赏曹寅的文采风流。
曹寅不仅是个诗人、剧作家,还是个出版家、藏书家。
曹寅笔下的佳句不在少数,比如“绕堤柳借三分色,隔岸花分一脉香”;比如“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再比如“赚得红蕤刚半熟,不知残梦在扬州”;再比如“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忧患成”。最为人熟知的是那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他的《荷花》则是一首清新隽永、耐人品味的上上之作:“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绕堤柳借三分色,隔岸花分一脉香”这两句需要特别说一说,因为曹雪芹略加修改后将其写进了《红楼梦》。请看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的一段描写——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顺便问一下,“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忧患成”像不像为曹雪芹量身定做的两句诗?
曹寅自己曾经创作过《后琵琶》一剧,但他在戏剧方面最为人称道的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搬演《长生殿》——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昇(《长生殿》作者)居上座,演出全本《长生殿》,历三昼夜始毕。这次演出后,洪昇乘舟回故乡杭州,途经乌镇时不幸落水而逝,更加增添了这次演出的传奇色彩。
曹寅在文化上的最大贡献不是写诗填词,也不是戏剧创作,而是《全唐诗》的刊刻出版,仅仅这个文化盛事就足以使他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扬州天宁寺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
曹寅首先召集江南名士对《全唐诗》逐句逐字进行校刊,接着请书法名家借鉴欧(阳询)体、赵(孟)体精心缮写,然后才让技术精湛的工匠雕刻印刷。
在曹寅等众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天宁寺版本的《全唐诗》校勘谨严、字体秀逸、风格独特、印刷精美,一出版即广受欢迎,引起极大轰动,后来更被尊为清代雕版史上的典范之作。
康熙皇帝对新版的《全唐诗》也非常满意,御笔朱批“刻的书甚好”。
《全唐诗》之外,曹寅还支持刊刻了很多别的文化经典,比如《梅苑》《琴史》《墨经》《千家诗》《录鬼簿》等。
为了更好地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康熙皇帝于五十一年三月命曹寅、李煦等于扬州开刻《佩文韵府》,翌年九月全书刻完。康熙在看完样本后,朱批道:“此书刻得好的极处。”遗憾的是,这时,天宁寺刻书的第一功臣曹寅已经因病离世了。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作为其孙的曹雪芹自然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在您应该知道为什么《红楼梦》有那么多诗词曲赋和关于演戏的情节了吧,一则曹雪芹长于辞赋,二则荣国府大观园中的诗社演艺等活动正是曹府当年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曹寅身患重病的时候,康熙皇帝曾经给予了热切的关怀和真诚的救助,留下了一段难得的君臣佳话。
康熙看到李煦的奏章后,立即批复:“你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他还在下面写了金鸡纳霜的满文,并加了非常仔细的说明:“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不幸的是,皇帝的驿马没能跑过曹寅的病情,金鸡纳霜还没送到扬州,曹寅已经抱憾而逝了。
曹寅逝世后,李煦再次向皇帝上奏,并且汇报了一个令康熙震惊的消息——曹寅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家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
康熙虽然对曹寅亏空巨额库银感到震惊,但想一想自己当年南巡时曹寅提供的超级排场和豪华用度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因此他没有龙颜大怒,而是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同时又让曹寅的大舅子李煦再代管两淮盐差一年,以便用所得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曹寅和妻子李氏有一子二女,儿子曹颙是贾珠的人物原型,两个女儿没有留下名字,但留下了不同一般的身份——长女是平郡王纳尔素的妃子,乃贾元春的原型;次女嫁给了一个蒙古王子,乃贾探春的原型。
曹颙当了两年江宁织造就英年早逝了,留给妻子马氏一个遗腹子,显而易见,马氏身上有着李纨的影子。
对于曹颙的逝世,康熙皇帝痛心不已,他在谕旨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曹颙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织造上很谨慎,朕对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
康熙皇帝既然如此钟爱曹寅曹颙父子,当然不会坐视曹府陷入没有男子主事的窘境,得知曹颙早逝的噩耗后,他立即命令曹寅的大舅子李煦“务必在曹荃(曹寅的弟弟)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李煦推荐的是曹荃第四子曹,他才华横溢,名满江南,是曹寅生前最欣赏的侄子。于是,曹
“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颙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衔”。
曹被选为江宁织造的接班人当然是幸运的,但同时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江宁织造这个职位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左右逢源的政治高手或精通商业贸易的经济专家,而不是一个长于吟诗作赋的文人才子。
在李煦的帮助下,曹寅留下的库银亏空终于基本补齐了,可是,江宁织造府在曹的管理下却出现了新的亏空。更糟的是,雍正继位后,李煦因为和雍正的政敌皇八子胤禟来往密切而被定罪抄家。在这种情况下,曹家不仅丧失了盐政的援助,而且还要将当年从盐政得到的八万多两银子退还回去。如果说曹寅在任的后期,曹家如冷子兴所说是“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瓤确也都上来了”,那么,这时的曹家就像王熙凤说的“不过是旧日剩下的一个空架子”了。
面对雍正皇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大刀阔斧的亏空清查行动,曹不得不在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初七立下军令状:“务期于三年之内,清补全完。”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就无才填补亏空的曹
最终迎来的只能是积重难返、困兽犹斗的不堪局面。
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皇帝对曹家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下旨查抄江宁织造府。当时情形多么严重,多么可怕,多么悲惨,看一看雍正皇帝的圣旨内容便可以一清二楚、了然于心了——“江宁织造曹,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
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隋赫德到彼之后办理。伊闻知织造官员易人时,说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财产。倘有差遣之人到彼处,著范时绎严拿,审问该人前去的缘故,不得怠忽!”
从康熙二年(1663年)曹尔玉(即曹玺)开始担任江宁织造起,到雍正五年(1727年)曹获罪曹家被抄为止,曹雪芹家族在花柳繁华的江南度过了六十余年鲜花似锦、烈火烹油般的豪奢生活,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钟鸣鼎食时恐怕不会想到日后会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更不会想到他们家族中的一员会将这番独特经历写成一部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的《红楼梦》。
有关历史的真性情. 元、明、清卷的文章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红楼梦》是长篇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是短篇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如果笔者说《红楼梦》中有一个和《聊斋志异》有着密切关系的故事,朋友们会不会觉得奇怪呢?无独有偶,比《红楼梦》早半个世纪的《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里有一个石呆子故事的孪生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石清虚》。了解了蒲松龄笔下《石清虚》的故事情节,各位是不是可以确定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前肯定读过《聊斋志异》?......
2023-10-04
从某种意义上说,熹妃钮祜禄氏是不幸的,但她同时又是非常幸运的,而且幸运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空前绝后,无人能及。沉没的原因并非如《甄嬛传》所述,属于“玩火者必自焚”“自作孽不可活”之类,而是她们两个大家闺秀的体质经不起时间风尘的考验,岁月风雨的洗礼。钮祜禄氏的另一个不幸就是她不够漂亮,不是典型的“红颜”,甚至算不上“红颜”,所以被指给雍正后一直没有受到丈夫的青睐。......
2023-10-04
有意思的是,若用“蝴蝶效应”这一理论解读历史,也是有其意义的。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导致明朝灭亡的那只蝴蝶。那么,到底是哪个官员给崇祯皇帝提了这个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绝命建议呢?显而易见,这桩风流公案就是那只导致明朝灭亡的蝴蝶,我们的寻找至此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一桩风流事最终断送了大明朝。......
2023-10-04
在南宋初期的朝堂上,文武百官是分为战、和两派的,岳飞是主战派的代表,秦桧是主和派的头头儿,因此,对于南宋朝廷来说,战还是和是个大问题。殊不知,对于战争的另一方,军事上占有优势的金政权来说,战还是和也是个大问题,是个难以统一意见的大问题,而且和南宋一样,金国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也一直在进行着明枪暗箭、你死我活的斗争。与此同时,金国上层也分成了两个互相对立的派系。......
2023-10-04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龙在古代并非皇帝专用。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都是自古至今一直流行在中华大地上的民间风俗,并没有因为涉及龙而遭到皇帝们的禁止。中国古代的禁忌避讳是很多的,五爪龙为一例,皇帝的名字也是一例。正是因为皇帝也认可龙并非皇帝专用,苏轼才逃过了一场生死劫,我们也才有幸得以欣赏到他更多的优美诗文。......
2023-10-04
提到古人过春节,大家就会想起王安石的那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前几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有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歌叫《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朝大画家、文学家文徵明在五百年前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烦恼。请看文大才子的这首《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2023-10-04
乾隆皇帝的第一痛要从他做父亲那一年说起,那时候他的身份是宝亲王。实际上,在失去五皇子之前,乾隆皇帝已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子之痛。1753年,乾隆皇帝又失去了两岁的十皇子。也是在1760年,只有三岁的十四皇子永璐又夭折了,这是《还珠格格》中令妃的原型皇贵妃魏佳氏为乾隆皇帝生下的第一个儿子。1776年,乾隆皇帝和那拉皇后唯一的儿子,十二皇子永璂离世,年仅二十四岁。......
2023-10-04
董其昌的才华不是一般的高,他在中国书法史、美术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董其昌的德行不是一般的差,他的恶行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运动。实事求是地说,董其昌并非一直是个坏蛋,他早年也曾是一个善良谦恭之人。大火足足烧了一夜,董其昌府第内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金银财宝、古玩字画都付之一炬,损失殆尽。因为开始时火势不烈,董其昌一家才侥幸逃得了活命。......
2023-1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