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题“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获者弗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赵翼认为元朝使臣郝经凭借“大雁传书”获救归国的故事是历史事实,但从史书记载来看,被拘十六年的郝经能够从南宋返回元朝并非如此神奇而简单。出乎忽必烈意料的是,他一派使质问,还真把郝经的下落给问出来了,这才有了郝经脱困归国的故事,然后才有了郝经大雁传书的传说。......
2023-10-04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这样评价不同层次的领导:“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按照老子老神仙的说法,明朝的隆庆皇帝肯定属于太上,即最高层次的领导人。
说起明朝皇帝,大家会想起开国的明太祖,亡国的崇祯帝,残酷的明成祖,荒唐的明武宗,昏庸的嘉靖帝,怠政的明神宗,再往下会想起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土木之变的明英宗,保卫北京的景泰帝,沉迷木器的明熹宗,但很少会提到隆庆帝、弘治帝、明仁宗和明宣宗,可恰恰就是这几位低调的皇帝创造了既兴盛又和平的隆庆之治、弘治中兴和仁宣盛世。
隆庆帝朱载垕的确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低调到不像一个领导,当然更不像一个国家级领导。
隆庆帝的低调是和他成为皇帝前的经历密切相关的,而且这些相关经历笼罩着一个神秘的咒语。
隆庆帝的老爸嘉靖皇帝二十七岁才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朱载基,可是他还没从得子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时,那可怜的小皇子就不幸夭折了。嘉靖帝向他最信任的道士陶仲文询问原因,陶道士搬出了“二龙不相见”的神秘理论。为了保证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嘉靖帝决定尽最大努力去遵守“二龙不相见”的天意。
三年后,嘉靖帝的次子朱载壡出生。第二年,朱载垕和朱载圳相继出生,嘉靖帝虽然也喜欢自己的皇儿们,但当年的悲剧使他一直在尽力坚守着“二龙不相见”的神秘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朱载垕兄弟三个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皇帝老爸的面,虽然身边有母亲、祖母和成群的宫女、太监,但谁也不能代替父亲的位置,父爱的缺少对于朱载垕寡言性格的形成应该有着很大的影响。
朱载垕三兄弟就这样在缺乏父爱的环境里长到了十二三岁,到了要出阁讲学的年龄。
所谓出阁讲学就是邀请儒学名臣轮流进宫给皇子讲授儒家经典著作,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来宣布它的开始,而且作为父亲的嘉靖帝必须出席。
嘉靖皇帝本来想打破常规不参加皇子们出阁讲学的启动仪式,但经不住皇太后老妈的一次次劝说,最后勉为其难地在这个隆重仪式上现身了。
“二龙不相见”的咒语显然是无稽之谈,但巧合的是,那场仪式结束后,也就是“二龙相见”后,没有多少日子,太子朱载壡就不幸得了一场怪病离世而去了。
第二个儿子的夭折使得嘉靖帝对“二龙不相见”更加深信不疑,他不但把和儿子们的见面次数减到了最低水平,而且还不敢再将谁立为太子了,要知道,皇子是龙,太子更是龙呀!
朱载垕是嘉靖帝的第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夭折后,按理应该立他为太子了,但他却因为“二龙不相见”的神秘说法一直待在裕王的位置上,直到1566年他老爸嘉靖帝驾崩。尽管朱载垕没有被立为太子,皇位继承人却是非他莫属的,因为这时他已是嘉靖帝唯一在世的儿子了。
悉数往事,仿佛朱载垕天生就是皇帝命。虽然如此说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相关历史记载确实值得一提。其一,朱载垕一岁生日时,大人让他玩“抓周”游戏,他从许多好玩意儿里抓出来的是象征皇权的龙旗;其二,嘉靖帝立朱载壡为太子时,太监们错把立储诏书送到了朱载垕的王宫;其三,一直觊觎皇位的朱载圳不幸在嘉靖帝驾崩前一年病逝,朱载垕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1566年,朱载垕登上帝位,历史上称为隆庆帝或明穆宗。
隆庆帝没有做太子的经历,而且一直生活在皇宫之外,对朝政事务不够熟悉,因此,他成为皇帝后选择了多观察少说话的行事方式,从来不说那些空话套话,把这些机会都让给了大学士和相关官员。
后来,隆庆帝已经对朝廷内外人事心知肚明、了如指掌了,但他仍然保持着遇事沉默少言的执政风格,因为他心底正在确立最适合自己的治国思路,那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隆庆帝之所以做此抉择原因有二:第一,他既不想像伯祖孝宗那样勤劳国事,也不想像父皇世宗那样不理朝政;第二,他身边的大学士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长于理政、值得信任的臣子。
当今社会有句俗话是“不管领导讲话不讲话,事情该做照做,地球该转照转”,其实隆庆帝早在四百多年前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尽最大努力少说话,坚决不搞“假大空”的讲话,为大臣们创造了安静自然的工作环境;他自己不扰民,同时严禁官员干扰百姓的农事商业活动,为大明子民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政府服务;他对军事行动不指手画脚,完全信任戚继光、谭纶、俞大猷、杨博、王崇古、李成梁等名将的指挥能力,不仅成功遏制了倭寇、蒙古和女真的侵略势头,还使得蒙古的俺答汗请求两国交好互通贸易,为边境人民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定生活。
遗憾的是,就在大明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都蒸蒸日上之时,隆庆帝不幸因病辞世,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虽然皇帝的谥号多有溢美之词,但隆庆帝总体上是受之无愧的。
顺便说一下,大家熟悉的京剧《二进宫》演的就是隆庆帝身后的事情,虽然剧中人物都有原型,比如李艳妃的原型是隆庆帝的李贵妃,兵部尚书杨波的原型是名将杨博,但实际上隆庆帝病逝后政局是和平过渡的,这也证明隆庆帝是一个长于识人、善于用人的皇帝。
对比一下隆庆帝和他的老子跟儿子,总会感叹上天和命运的不公——无视百姓福祉的嘉靖和万历皇帝竟然各自在位四十多年,心中装着百姓的隆庆帝却仅仅享位六年有余。
《明史》对隆庆帝的评价是这样的:“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令主者,贤德君主也。如果有朋友说此乃明朝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你就完全错了,要知道《明史》其实是清朝人写的。
有关历史的真性情. 元、明、清卷的文章
后题“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获者弗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赵翼认为元朝使臣郝经凭借“大雁传书”获救归国的故事是历史事实,但从史书记载来看,被拘十六年的郝经能够从南宋返回元朝并非如此神奇而简单。出乎忽必烈意料的是,他一派使质问,还真把郝经的下落给问出来了,这才有了郝经脱困归国的故事,然后才有了郝经大雁传书的传说。......
2023-10-04
唐伯虎实际上姓唐名寅,伯虎是他的字。十九岁时,唐伯虎和徐氏成亲,二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非常恩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伯虎二十多岁时,一连串的灾难降临到了他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中,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也随之衰败。但毫无疑问的是,“会试泄题案”对唐伯虎造成的打击是极其严重的,他从此告别官场,绝意仕途,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一代风流才子就这样走完了他充满苦难的一生。......
2023-10-04
明仁宗的第一项整改措施就是赦免建文帝旧臣和永乐一朝遭连坐流放边境的罪犯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籍居住。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召集了二百多名朝廷官员,赶到金水桥齐声大哭,对嘉靖皇帝僭越礼仪表示强烈抗议。隆庆皇帝一登上皇位,就翻了他老爸当年定下的杨慎流放案,不但为杨慎恢复了名誉,还追谥杨慎为光禄寺少卿。......
2023-10-04
历史放映红丸案,是明朝三大疑案之一。“红丸案”的发生在朝廷内外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联系以前发生的“梃击案”,这件事必然又怀疑到了郑贵妃的头上,所以有了“张差之棍不灵,则投以丽色之钊;崔文升之泄不逮,则促以李可灼之丸”之说,一时间争执骤起。可是,正当朱常洛的死因悬而未决之时,明宫又一件谜案——移宫案发生了,于是“红丸案”就暂时被搁在了一边。◇历史收藏夹◇明末政治黑暗,“红丸”一案涉及深......
2024-01-23
有意思的是,若用“蝴蝶效应”这一理论解读历史,也是有其意义的。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导致明朝灭亡的那只蝴蝶。那么,到底是哪个官员给崇祯皇帝提了这个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绝命建议呢?显而易见,这桩风流公案就是那只导致明朝灭亡的蝴蝶,我们的寻找至此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一桩风流事最终断送了大明朝。......
2023-10-04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2023-11-02
董其昌的才华不是一般的高,他在中国书法史、美术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董其昌的德行不是一般的差,他的恶行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运动。实事求是地说,董其昌并非一直是个坏蛋,他早年也曾是一个善良谦恭之人。大火足足烧了一夜,董其昌府第内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金银财宝、古玩字画都付之一炬,损失殆尽。因为开始时火势不烈,董其昌一家才侥幸逃得了活命。......
2023-10-04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