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孝宗:历史罕见的一夫一妻制皇帝

明孝宗:历史罕见的一夫一妻制皇帝

【摘要】: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历史上竟然也有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比如隋文帝和明孝宗,但他们两个的情形又颇有不同。明孝宗则是自觉自愿地履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隋文帝相比高下立见。据明人陆楫的《蒹葭堂杂录摘抄》记载,孝宗“平生无别幸,与后相得甚欢”,下面这几则出自其中的小故事足以证明明孝宗对张皇后的爱有多真有多深。明孝宗不但只有一个后妃,而且只有一个儿子,就儿子的数量而言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说起皇帝的女人,自古即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说,更有甚者,如秦始皇晋武帝,在皇宫中蓄养着成千上万的女子供其淫乐。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历史上竟然也有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比如隋文帝和明孝宗,但他们两个的情形又颇有不同。隋文帝是有名的“妻管严”,他大半辈子只有独孤皇后这一个老婆并非心甘情愿,而是有贼心没贼胆,独孤后在世时他就有过偷腥行为,独孤后死后他更肆意临幸宫中女人,最终因为儿子杨广欺辱他宠爱的宣华夫人而雷霆震怒,命断深宫。明孝宗则是自觉自愿地履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隋文帝相比高下立见。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的第七代皇帝,他和皇后张氏的婚姻是由其父宪宗皇帝决定的,结婚大典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举行,当时孝宗十七岁,张氏十六岁,可谓典型的少年夫妻。

张氏出生于书香门第,活泼可爱,知书达理,有着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双重气质,深得孝宗喜爱。据明人陆楫的《蒹葭堂杂录摘抄》记载,孝宗“平生无别幸,与后相得甚欢”,下面这几则出自其中的小故事足以证明明孝宗对张皇后的爱有多真有多深。

按照明朝后宫制度,皇帝在乾清宫中宠幸皇后时,皇后是不能于此过夜的,必须在事后由太监宫女们高举宫灯大排仪仗送回她居住的坤宁宫。但孝宗皇帝打破了这个规定,允许皇后在乾清宫一直陪他到天明,这样就免去了张皇后和宫女太监们月黑风凉、路滑霜浓的夜行之苦。

孝宗皇帝的关爱和体贴在张皇后生病时体现得更充分更深刻。

有一次,张皇后生了一场大病,孝宗皇帝神思不安,放心不下,就亲自到坤宁宫来照料皇后,又是给她喂药,又是帮她漱口,又是招呼宫女,又是嘱托太医,比平常人家的老公还像老公。就在孝宗扶着皇后慢慢坐起时,忽然他招手示意宫女替他服侍皇后,原来他那时有了想咳嗽的感觉,怕自己的咳声让皇后心中不安,故而暂时离开一下。陆楫写到此处,不由得感叹明孝宗“厚伦笃爱若此”。

古语曰“爱屋及乌”,孝宗皇帝对张皇后的爱就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皇后的家人和她本人一样在皇帝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个隆重的节日里,张皇后的母亲金夫人到皇宫赴宴。宴席摆好之后,帝后在正殿用餐,金夫人席则坐在旁殿的客席。孝宗皇帝注意到自己和皇后用的是金器,而作为长辈和客人的金夫人用的却是银器,就问在场的太监是怎么回事,太监回答说乃是旧制。孝宗不便违背旧制,就想了个别的办法表示对皇后家人的厚爱——宴会结束后将金夫人所用银器恩赐予她,并且另外准备一席御膳让她带给皇后的父亲品尝。

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明孝宗与张皇后一直像寻常百姓家一样过着一夫一妻、举案齐眉、互敬互爱的幸福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美好而温馨的难解之谜。

孝宗皇帝为什么要在偌大的皇宫坚持一夫一妻制呢?笔者在此为大家提供几个原因作为参考。其一,明孝宗是三百五十多个皇帝中最大的爱情幸运儿,他娶到的第一个女子恰好就是他的最爱。其二,明孝宗是个心系天下、爱民如子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不愿被儿女私情占去太多的心思和精力,这才有了明朝中期独一无二的“弘治中兴”。其三,明孝宗的生母生前备受万贵妃迫害,最终刚刚生下宝贝儿子就含恨而死,这种特殊身世让孝宗对后宫的争宠倾轧心有余悸,干脆来个彻底的了断,不纳妃嫔,只爱张皇后一个。

明孝宗不但只有一个后妃,而且只有一个儿子,就儿子的数量而言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要知道,儿子成群的皇帝为数众多,因为身体原因或年纪幼小而没有儿子的皇帝也不在少数,只有一个儿子的皇帝却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张皇后为孝宗皇帝生过两个儿子,但二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幸存下来的大儿子就是正德皇帝(又称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游龙戏凤”那个故事里的多情天子。遗憾的是,武宗皇帝在传宗接代上还不如他老爸孝宗皇帝,他虽然有不少后妃,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这直接造成了孝宗这一支皇脉和张皇后个人的大悲剧。

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儿子,已经升为太后的张皇后不得不在痛失爱子之余从他的堂兄弟中找一个来继承大统,这个幸运者就是朱厚熜,即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要尊奉他已逝的父亲为皇帝,要封他的亲生母亲为皇太后,这引起了朝廷重臣和张皇后等人的不满,从而引发了明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一番论争博弈之后,嘉靖皇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和伯母张皇后的和谐关系再也不可能真正恢复,张皇后的余生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那长达二十年的清冷凄凉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如果孝宗皇帝地下有知,会怎么看待自己当年的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