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实验室管理:事故预防、预警和响应

高校实验室管理:事故预防、预警和响应

【摘要】:宣传部负责及时发布事故的信息、影响、处置工作的进展等。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积极组织现场应急工作,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自救、互救。应急状态下启动相关专项预案,指导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和具体处置方案。

1.预防与预警

根据实验室专业特点与安全风险,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为常见事故、危险化学品专项、辐射安全专项、生物安全专项。常见事故包括实验室火灾性事故、爆炸性事故、化学污染类事故、机电伤人事故、仪器设备事故、压力容器事故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需经安全培训,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和管理的人员需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危化培训合格证书,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持有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

2.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响应

各级实验室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保卫处、设备处报告事故信息。设备处向学校办公室报告实验室安全事故信息,并根据事故类型与危险性启动应急响应专项预案。若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学校办公室负责向上级部门、市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信息。宣传部负责及时发布事故的信息、影响、处置工作的进展等。

进入应急状态后,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抢救进展情况,应急救援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展开救援工作。应急响应的通用程序包括四个步骤:

(1)接警与响应。

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积极组织现场应急工作,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自救、互救。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部门(院系)安全负责人、保卫处、设备处报告事故信息,设备处向学校办公室报告实验室安全事故信息,并根据警情判断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救援。

(2)应急救援。

预案启动后,指挥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资源应及时到位,持续收集事故信息,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和控制事态,采取建立警戒区域、疏散人员等紧急处置措施,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包括现场抢救、医疗救护、人员撤离与疏散。

(3)应急恢复。

事态得到控制后,人员得到救治后,解除警戒,做好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包括清理现场、处置污染物、人员安置补偿、保险赔付、物资征用补偿等工作。

(4)总结评审

事发单位要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10 个工作日内,事发单位应向学校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做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按照不同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制订了一般及化学安全事故专项预案、生物安全突发事件专项预案、辐射安全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应急状态下启动相关专项预案,指导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和具体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