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验室管理现状与环境安全分析

实验室管理现状与环境安全分析

【摘要】:虽然有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不断加强,但与实验室建设投入相比,实验室安全建设投入依旧偏少,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发展情况及管理机构设置等情况,对实验室安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总体上讲,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都得到了显著的加强,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对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进入实验室人员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大,实验室安全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很多高校实验室在软硬件设施和配备上都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但是,在新建或者扩建实验室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了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要求而忽略了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建设。有的实验室常规安全管理中水、电、火等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设施缺乏,部分实验室甚至没有足够的消火栓,更遑论应对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的设施体系网络。虽然有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不断加强,但与实验室建设投入相比,实验室安全建设投入依旧偏少,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总体而言,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类:

(1)经费投入不足,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改善,实验室环境建设有所提高,但真正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投入却十分有限,实验室安全防护所需配备的设施设备明显不足甚至缺失,安全隐患极大。同时,有的高校实验室用房经由一般用房改造而成,功能设计上就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是上下水、防火、喷淋、废弃物回收等基础设施。

(2)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未成体系。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经常发文要求做好包含实验室在内的各方面安全工作,高校职能部门也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实验室安全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但一些院系领导或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口号虽响却未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一些师生长期在实验室工作学习之后,安全意识逐渐淡薄,思想开始松懈麻痹,对各项安全规定置若罔闻,简化操作、违规操作、无人值守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甚至有瞒报事故的现象。而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也不系统,教育方式单一老化、走过场,未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

(3)安全检查、监督机制、规章制度执行与落实不力。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实验室安全自查和检查制度,开展实验室安全报告、安全自查,全校范围定期普查和专项检查。但是往往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机制及经费问题等原因,在具体制度落实方面、监督检查方面往往出现不到位的情况,有的问题检查发现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有的整改后过一段时间又死灰复燃,未形成长效机制

(4)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存在责权不明。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发展情况及管理机构设置等情况,对实验室安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有的高校成立了安全工作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等组成;有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由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有的高校由实验教学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按照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有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技术安全机构或者科室进行管理;有的高校依托既有的机构设置纳入职责范围管理。但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房屋、水电、仪器设备、消防、治安、保密、防护等多个方面,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果高校顶层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旦出现实验室安全问题,必然牵扯到多个部门,导致协调沟通不畅。总体上讲,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

(5)安全信息化工作建设滞后。

安全信息化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例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管理归口及多平台的互通问题,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技术问题,以及平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流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