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高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摘要】:仪器设备采购纳入学校招标采购统一管理,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仪器设备管理措施大多基于流程管理的理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实现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仪器设备管理岗位责任的明确化、仪器设备管理方式的科学化。除了遵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国内高校应该因地制宜,认真梳理本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持续提高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建设具有专业素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促进实现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

下面简单介绍下西南交通大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仪器设备管理组织职能

学校在仪器设备纳入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工作中,设置了专门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部门下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科室。全校设备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实行校、院(中心、部、处等)二级管理。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教育部设备管理有关规定,制定学校设备管理办法;负责组织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负责组织学校设备清查盘点、设备信息统计及设备资产监管工作;负责学校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负责学校设备资产台账管理;负责学校设备资产处置事项,按规定权限审核、审批、报备设备资产处置事项;负责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学校设备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工作。

学院(中心、部、处)等二级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用、使用的设备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及学校设备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设备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单位设备配置计划、采购方案、到货验收、入账、保管、使用、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存量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运行使用、开发利用及贵重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下全面推进资产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仪器管理制度建设,重点以“共享、监管、核算、质量”为抓手,全面推进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监管、全成本核算、全资源开放共享和全面质量把控。积极开展调研并结合实际加紧建设和完善各类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二、合理配置和管理措施

学校仪器设备配置应当符合现有设备无法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现有设备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设备、现有仪器设备难以通过市场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服务方式成本过高。仪器设备配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国家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加强论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二级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任务和发展需求,以设备存量为依据,按经费来源分别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配置申请,设备配置申请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应对各单位提出的设备配置申请组织专家论证,申请配置贵重仪器设备的,应在组织项目论证的同时进行贵重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论证报告应包括该设备的主要功能、用途、应用学科和购置的必要性、选型理由、优选制造商、预算金额、经费来源、人员配备、安装要求、预期效益等。

仪器设备采购纳入学校招标采购统一管理,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设备需求单位在设备购置资金到位、贵重仪器设备论证通过、安放场地及环境落实等采购条件具备后,方可实施招标采购。

三、仪器设备验收入账措施

仪器设备到货后,按照合同金额及所在地分类组织验收。合同金额在人民币40 万元(不含)以下的,使用单位自行组织验收。合同金额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使用单位进行预验收后,学校管理部门组织使用单位、技术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实施验收。合同金额在人民币200 万元(含)以上的,学校管理部门组织监察处、审计处、计划财务处及技术专家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实施验收。验收现场在外地(成都市辖区以外)的,使用单位自行组织验收。

验收内容包含实物验收、技术指标验收和技术资料验收,验收标准以合同为依据。实物验收:主要是对所购设备开箱清点,检查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合同一致。技术指标验收:主要是对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实测,核验性能指标是否达到合同的要求。技术资料验收:主要是看设备随机资料是否相符、齐全。进口设备的验收,要严格按照海关关于进口设备的有关规定,在索赔期(货到港90 天内)完成。验收中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必须做好现场记录,及时与供应商交涉,提出双方认可的处理方案并向学校管理部门书面备案。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退货、换货或由供应商派人检修后再次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在5 个工作日内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入账手续分为实物账和价值账。经办人携带设备验收报告先到学校管理部门办理设备实物账入账登记,领取设备标签并粘贴在对应设备明显位置,再到计划财务处办理报销及设备价值账入账手续。

四、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措施

二级单位对本单位各种方式配备的设备统筹使用,充分发挥设备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贵重仪器设备应纳入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供校内外共享使用。设备保管人是设备保管、使用的责任人,应妥善保管设备相关资料,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安全防范工作,保持设备性能完好。设备使用人应熟悉所用设备的原理、构造、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贵重仪器设备,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设备闲置不用时,先在本单位内调剂共享使用;如本单位不再使用,应报学校管理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在设备共享信息平台上发布信息,在全校范围内调剂使用。校内单位之间短期借用设备,应双方协商,约定借用时间,完善借用手续,并向学校管理部门书面报备。借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应到学校管理部门办理调拨手续。进口设备在海关规定监管期内不得外借。设备被盗、丢失、受损等异常情况发生时,使用人和保管人要及时报案、报备。各单位不得将占用、使用的设备作为抵押物对外抵押或担保,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清查盘点。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每年组织设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制订设备清查盘点工作方案,对二级单位的设备清查盘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保证设备“账卡、账实相符”。二级单位在每年年初进行本单位设备固定资产自查,对截至上一年末的设备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各二级单位应成立清查盘点工作小组,单位领导任组长并负责组织本单位的设备清查盘点工作;设备秘书、实验室主任等具体组织实施。设备清查盘点采取由账到物、由物到账双向核对的方式进行,重点核查账物相符和设备标签粘贴情况。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应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清查盘点结束后,应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清查盘点工作报告。学校管理部门在二级单位清查盘点的基础上,组织对二级单位的清查盘点结果进行抽查审核,根据清查盘点和审核结果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形成全校年度设备清查盘点审核报告。

五、仪器设备的处置回收

仪器设备超过最低使用年限且不能使用的,可申请报废。最低使用年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超过最低使用年限但尚可继续使用的设备,应当继续使用,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

设备报废的工作流程为:

(1)设备使用单位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

(2)学校管理部门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期间可进行校内调拨。

(3)公示期结束后,设备使用单位须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5 人(含)以上的鉴定小组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

(4)设备使用单位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设备报废相关资料,使用单位应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严防设备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5)学校管理部门审核后,将设备报废申请材料报校长办公会审议,审议通过后,报教育部备案、审批或审核。

(6)设备报废审批通过后,使用单位应将已报废设备送交学校管理部门设备库房,学校管理部门统一按规定进行处置。不易搬运的报废设备可申请现场处理。

已报废、报损设备尚有残值的,学校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残值处理。残值处理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必须以拍卖或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残值处理收入交学校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