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摘要】: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和品类的不断扩充,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引入,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上都采用的是“流程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2]。“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通过实时化的动态监管来完成对管理对象的全过程管理行为。随着“流程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和发展,两种理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并逐步向企业组织管理、行政管理中延伸。

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和品类的不断扩充,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引入,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上都采用的是“流程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2]

流程化管理源于18 世纪亚当·史密斯(Smith)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 世纪弗雷德里克·泰勒(Frdick Taylor)的“制度化管理理论”,随着企业实际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到了20 世纪后期,企业家们发现“分工原理”和“制度化管理理论”在企业实际管理应用中,会造成组织机构过于庞大,部门分工过分细化,在整个流程化的管理中容易出现工作断接,协调沟通烦琐,员工业务知识单调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提出了“业务流程管理理论”[3],给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动力,让企业管理者们耳目一新。“流程管理”是以核心业务流为中心,通过一种“端to 端”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下的系统方法,管理目标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组织业绩效益[2][4]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通过实时化的动态监管来完成对管理对象的全过程管理行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国防部的一项战略计划[2],应用到企业里表现为对产品的需求设计、质量监督、生产销售、使用管理、回收处置等所有环节的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减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帮助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

随着“流程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和发展,两种理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并逐步向企业组织管理、行政管理中延伸。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引入“流程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通过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优化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促进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实现仪器设备资产的调配,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充分服务于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