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全球范围内科研能力较强的国家之一,美国科技发展和进步依赖于各类的实验室、研究机构。美国政府会针对每个国家级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经费管理制度是其中的一个考核项目。美国国会会对经费的支出和支出方式进行约束,实验室可以在这些约束下自由地安排经费,灵活程度高于我国。......
2023-10-03
国务院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于2015 年10月制订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指出通过建设和发展,到2020 年,我国要实现有一批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并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的总体目标。《方案》发布之后,教育部在2016 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了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这一项具有巨大教育意义的方针,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悄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热潮。
《方案》提出了五项建设任务。第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第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第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保护创新、宽容失败,大力激发创新活力。第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治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基本遵循,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第五,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推动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方案》在五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国内高校的现状,提出了五项改革任务。第一,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体现高校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第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第三,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加大对领军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科研运行保障、经费筹措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大胆尝试。加快建立资源募集机制,在争取社会资源、扩大办学力量、拓展资金渠道方面取得实质进展。第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坚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着力增强理事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健全与理事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积极引入专门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第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在五项基本任务中,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还是成果转化都离不开一流实验室建设作为支撑和保障。一流实验室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将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为科学研究的验证和创造提供舞台,为文化传承提供扩展和补充的机会,为了为成果转化提供实训和实践的平台。
《方案》中的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均体现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这是继 2014 年教育部启动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后的又一重要策略。在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下,高校建设一流实验室面临着机遇和调整,也是势在必行的结果。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教授出于一流的实验室。一流实验室是高校青年人才科研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出成果、出知名教授的基本途径。高校实验室与学科建设紧密相连,实验室的发展很多时候需要多个优势明显的专业或者学科,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能够帮助实验室的运行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周期。“双一流”战略下的实验室建设能够促进高校的优势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推进“学科与专业体系”的完善,为高校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的理论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来进行检验,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机会和可能。一流的实验条件,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层出不穷的思想碰撞,各类学科团队的相辅相成,为培养出理论结合实践的一流师资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队伍中才能产生国际知名的教授,才能产生世界先进的研究技术和成果。
优秀的学生、杰出的校友出于一流的实验室。在“双一流”的推动下,建设、建成一批一流的实验室,学生可以获得极大的助力,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运用理论课程的专业知识,试验和创造实践实验方法与各类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方法;是学生获取实践知识,启迪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只有培养出了杰出的学生,才会有杰出的校友。
在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下,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的一流实验室成了推动“双一流”发展建设的客观要求。高校必须加强一流实验室建设,并以一流实验室作为平台和支撑,推动“双一流”建设。那么,什么是一流的实验室?归结起来,应该具备如下条件:
(1)具备一流的科研领军人才和实验室人才技术队伍;
(2)依托优势学科的强力支持具备科研创新的活力;
(3)具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4)具有科研转化成果的能力;
(5)具备提供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
(6)具备国际协同创新合作的实力。
因此,对于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要建设高校一流实验室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引进一流科研领军人才,打造优秀的实验室人才团队,提升高校实验室的集聚效应。“千人计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具有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支持,高校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依赖日益凸显。高校一流实验室应以“引进来,带出去”为目标,依托特色优势科研领域的影响和优势,以国际视野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领军人才。通过领军人才的引领,培训出具有活力和科创能力的实验室技术团队,有效加强学科、团队和科研项目的深度融合,为高校带出科研大团队;通过承担国家与行业重大科研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推进优势学科科研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同时扩大国际影响力。
(2)依托优势学科的经费支持,加强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建设,提高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能力。我国高等学校一流的教师团队和各类经费支持大多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结合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扩大经费支持途径,配置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加强资源管理,按照标准实验室认证模式创新实验室科研教学管理机制体制。充分给到一流人才、领军人物发展空间、科创平台、实验条件,加快建设一批基于优势学科的一流实验室。
(3)大力发展实验室专职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高校实验室的运行体制、组织关系、管理方式、管理模式都应在高等学校建设规划中,在初期规划中,应敢于打破制约实验室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壁垒,在组织教学科研的方式、人员岗位配置、实验室经费管理、成果与绩效分配、资源配置和使用、多元化的合作项目等方面不断努力尝试。
(4)大力促进实验室科研成果的转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职能部门均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发表相应的政策制度,要深入理解国家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政策方针,在规则范围内,梳理各类科研成果,结合技术开发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专利成果转让方式,加大各类项目合作、行业合作、国际合作。不断发展和探索成果转化的多种方式和不同模式,打破科技成果产业化各种阻碍,努力构建学科链、技术链、产业链和谐发展的模式和载体。同时,实验室应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激励。
(5)不断提高实验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高校实验室首先是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和教学的,但是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功能外,服务社会也是高校实验室的一大功能。一流的高校实验室必须具备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性产业发展,促进行业核心技术成果自主研发为目标。
(6)加强实验室国际协同创新科研能力。世界一流的学校和一流的学科必然是放眼全球范围筹划,不断推动科研走国际化发展路线。先创国内领先、国内一流,再不断通过科研成果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强实验室国际协同创新科研能力,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科研团队,团队在实验室的平台支持下,研究科技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具备服务国家战略及行业需求的实力,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特色方向研究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且产出的科研成果应具有国际影响力。
有关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文章
美国是全球范围内科研能力较强的国家之一,美国科技发展和进步依赖于各类的实验室、研究机构。美国政府会针对每个国家级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经费管理制度是其中的一个考核项目。美国国会会对经费的支出和支出方式进行约束,实验室可以在这些约束下自由地安排经费,灵活程度高于我国。......
2023-10-03
目前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进,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概念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网络客户端信息延伸到物品之间的网络信息资源,以互联网的发展形式为核心,以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的扩展和延伸。在物联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逐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物联网的资源获取形式和数据传播形式逐渐被大众......
2023-10-03
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学习实验论文书写的基础。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工整。严禁抄袭、复印他人的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
2023-10-03
第三条 各类实验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确定开放内容。每年9 月份公布本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对象、时间等具体安排。第二章组织、实施及管理第七条 实验室开放工作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协调组织。第四章附 则第十四条 各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各类研究基地可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实验室开放的具体管理细则。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
2023-10-03
这些实验室主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尚未引入学校作为教学基地。19 世纪初期,由格拉斯哥大学化学系教授托马斯·汤姆生建立了第一个供教学实验用的化学实验室。后来,威廉·汤姆生教授又在该校建立了第一个用于教学的物理实验室。纵观实验室的发展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验室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23-10-03
西南交通大学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将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纳入大资产管理平台,以统一的底层基础数据平台作为主线,实现了数据全网络化的采集,业务自动分类整理。下面通过流程框图详细介绍下西南交通大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方式。......
2023-10-03
及时跟踪掌握培训效果,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参加培训人员撰写培训心得和报告,共享培训成果,将培训成果纳入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促进培训工作切实有效。在加强对现有实验人员培育的同时,健全实验技术队伍引进机制。同时,通过科研合作、实验课程设计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吸引教学科研岗位上的老师作为兼职人员,参与到实验室各项工作中来,有效充实实验技术队伍,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23-10-03
1965 年以前,是我国高校教学实验室发展的奠基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高校设立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对象的实验室,单独占有一定量的人员、经费、房屋、设备的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这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公共实验平台的构建和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我国对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加大,各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体制方面先后进行过多次体制改革及管理模式改革。......
2023-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