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伊州陷落存在时间上的争议

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伊州陷落存在时间上的争议

【摘要】:[185]然而戴密微、陈国灿都已指出,伊州陷落不应早至宝应年间[186]。史书中有关于伊州刺史袁光庭殉难的记载,《旧唐书·袁光庭传》有:袁光庭者,河西戍将,天宝末为伊州刺史。不过并不能将袁光庭身死的时间定为伊州最终陷落的时间。伊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同时控制了中原及草原通达北庭的门户。至于唐朝势力最终退出伊州的时间,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进一步证明。

在伊、西、北庭的军事体系中,伊州在最东面,而吐蕃侵略唐朝西北疆域的方向正是自东向西,那么伊州自然会最先受到吐蕃的进攻。敦煌所出天启元年(885)《沙州伊州地志》载:“宝应中陷吐蕃。大中四年(860)张议潮收复。”[185]然而戴密微、陈国灿都已指出,伊州陷落不应早至宝应年间(762—763)[186]。王小甫认为宝应元年(762)吐蕃曾一度攻陷伊州,但旋即被杨志烈收复[187]。不过宝应元年河西诸州尚在坚守,吐蕃当时的主攻方向是陇右诸州,或许并不会调集重兵专门攻取伊州。无论如何,伊州并没有在宝应元年就立即被吐蕃控制。

史书中有关于伊州刺史袁光庭殉难的记载,《旧唐书·袁光庭传》有:

袁光庭者,河西戍将,天宝末为伊州刺史。禄山之乱,西北边戍兵入赴难,河、陇郡邑皆为吐蕃所拔。唯光庭守伊州累年,外救不至,虏百端诱说,终不之屈,部下如一。及矢石既尽,粮储并竭,城将陷没,光庭手杀其妻子,自焚而死。朝廷闻之,赠工部尚书。[188]

从这段记载来看,伊州的情形与沙州很像,玄宗朝积累下来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可以支撑数年的防守,但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最终也只能是陷落。然而这里却没有记载袁光庭城破身死的时间。《资治通鉴》卷二二七“建中二年(781)七月”载:“丙子,赠故伊州刺史袁光庭工部尚书。”[189]《旧唐书·郭昕传》载袁光庭“因昕使知之,赠工部尚书”[190]。可知,建中二年北庭、安西向朝廷遣使之时,才将袁光庭的事迹报告给了朝廷。戴密微据此认为,袁光庭身死及伊州陷落就是在建中二年[191]。然而建中年间正是唐朝与吐蕃关系缓解的时期,在德宗“德怀吐蕃”政策的作用下,两国使者频繁往来。吐蕃大概不会在此时大举进攻伊州。而且建中二年北庭、安西来的使者,似乎也未提及北庭附近有大规模战事。故而袁光庭身死,应是在德宗即位之前。陈国灿认为,袁光庭就义、伊州陷蕃的时间是永泰三年(即大历二年,766)[192]。这一推断看起来更有道理。

不过并不能将袁光庭身死的时间定为伊州最终陷落的时间。伊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同时控制了中原及草原通达北庭的门户。如果吐蕃自大历二年起就一直控制住伊州的话,就可以从非常近的距离发动攻势,而回纥就会因为被隔断而很难及时救援,那么北庭一定无法坚守太久。故而以情理推测,在北庭自隔绝以后坚守的二十余年里,伊州应当大部分时间是在北庭控制之下。至于唐朝势力最终退出伊州的时间,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进一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