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垂拱年间西域形势的转折永淳元年王方翼平定阿史那车簿之后,唐朝暂时稳定了西域局势,并逐步调整了其在西域的统治格局。与此同时,唐朝又自西域发兵以征讨铁勒反叛部落,也由此拉开了垂拱年间西域连年用兵的序幕。但更为严重的是,垂拱元年蕃、汉兵远征漠北,造成了西域防御的空虚。论钦陵率领的这次出征西域,很可能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远征。......
2023-10-03
唐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从河、陇、西域抽调了大量部队赴中原作战,直接削弱了西北的防御力量。河西、陇右兵在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的当月就被征召入援,先后抵达长安的部队,连同朔方兵和诸部蕃兵总计有超过十万人。而安西、北庭的兵马最初并没有被征召。唐玄宗或许是想迅速击溃叛军,但安史之乱最终还是演变成了漫长的拉锯战。长安失守之后,肃宗即位,便立即征召安西、北庭及西域诸国兵。入援的李嗣业安西兵有五千或七千人,马璘等北庭兵有三千人。安西、北庭入援的总兵力可能有将近一万人。而此时河西、陇右兵也依旧在中原战斗[44]。可见,唐朝自其西北诸节度使征调的兵力是相当多的。
我们来看一下唐朝在西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据《旧唐书·地理志》所载,安西节度使管兵24 000,北庭节度使管兵20 000,河西节度使管兵73 000,陇右节度使管兵70 000,朔方节度使管兵64 700[45]。可以看出,唐朝在河西、陇右、朔方囤积了重兵,其总兵力实际上远超安西、北庭。这也决定了河、陇、朔方的入援兵会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从比例上看,河西、陇右、朔方的总兵力是200 000,入援兵达到了100 000,已接近半数,当然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蕃兵。安西、北庭总兵力有44 000,入援兵10 000,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显然,河西、陇右的兵力损失是相当大的,安西、北庭的情况稍好一些。
可以看出,无论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还是从占总兵力的比例上来说,安西、北庭的入援兵在西北诸节度使中都是非常少的。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安史之乱爆发之初,河、陇镇军及诸部落尚能积极勤王,但在长安失守、安史之乱陷入僵持之后,西北诸军的入援便不再坚定。这或许多少可以反映出安西、北庭的一种可能的想法,即留下尽可能多的军队驻守,只派出一小部分人马入援。
无论如何,河、陇、西域兵的入援还是造成了唐朝西北边疆兵力的空虚。唐朝与吐蕃的战略形势逆转,吐蕃于是抓住机会侵入河、陇。从敦煌P.2555《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看,吐蕃论赞摩早在乾元二年(759)就曾经攻击过肃州[46]。不过吐蕃最初的攻击重心在更靠近长安的陇右。至德二载(757)十月,吐蕃就曾一度攻陷了陇右节度使所驻之西平郡(即鄯州)[47]。在唐朝的交涉下,吐蕃可能一度撤出了西平等郡[48]。然而在唐代宗即位前后,吐蕃再次对陇右地区展开攻势,肃宗上元元年(760)夺取廓州[49],上元二年(761)得到岷州,宝应元年(762)攻陷鄯州、兰州、河州,宝应二年攻陷秦州、渭州、洮州[50]。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又借仆固怀恩反叛之机,一举攻入长安,但旋即撤走。在占领陇右诸州之后,吐蕃开始自东向西攻略河西,凉州、甘州、肃州相继陷落。戴密微认为,吐蕃自东向西征战,其战略意图就是要切断边塞州城和中原的联系[51]。王小甫则认为,吐蕃似乎并没有这种主观意愿,形成这种趋势主要是吐蕃限于兵力等客观条件[52]。无论如何,唐朝西北边疆的兵力空虚,给了吐蕃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河、陇的失陷和安西、北庭的隔绝。至此,我们多少会理解玄宗希望一举击溃安禄山叛军的心情。正是因为安史之乱陷入了持久战,河、陇、西域的入援部队被拖在中原战场,才使得唐朝失去了河、陇以及经营数十年的西域。
图4 唐朝西北州县陷蕃图
注:陇右诸州陷落时间,多采《元和郡县图志》。唯廓州采《新唐书·肃宗本纪》。
(一)垂拱年间西域形势的转折永淳元年王方翼平定阿史那车簿之后,唐朝暂时稳定了西域局势,并逐步调整了其在西域的统治格局。与此同时,唐朝又自西域发兵以征讨铁勒反叛部落,也由此拉开了垂拱年间西域连年用兵的序幕。但更为严重的是,垂拱元年蕃、汉兵远征漠北,造成了西域防御的空虚。论钦陵率领的这次出征西域,很可能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远征。......
2023-10-03
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吐蕃的支援,咸亨四年十二月,在萧嗣业行军的打击下,弓月、疏勒二国王入朝请降。至迟在上元二年,唐朝又逐渐恢复了对四镇的统治[178]。刘安志先生则通过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考证指出,在咸亨二、三年间龟兹仍称安西;咸亨三年至上元三年间,安西都护府并未迁回西州[181]。那么在咸亨元年罢四镇到上元二年前后恢复四镇的这段时间里,安西都护府是否迁回了西州呢?......
2023-10-03
继封常清赴洛阳募兵之后,身在长安的高仙芝也被委以重任,于天宝十四载十二月领兵东进,进屯陕郡。这说明在得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朝廷曾迅速征调了朔方、河西、陇右三节度的兵马入京。封常清和高仙芝带领的部队,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洛阳及长安的募兵,显然无法抵御安禄山的兵锋。另一方面玄宗可能是认为河、陇、朔方兵力足以剿灭安禄山,无须动用安西、北庭的兵马。......
2023-10-03
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作为四镇之一的碎叶曾经一度隶属于北庭[81]。其中关于碎叶镇的失陷、隶北庭、撤镇的经过,仍有很多细节问题不甚清晰,需要进一步探讨。先来看碎叶镇的失陷,《旧唐书·突厥传下》载:(乌质勒)尝屯聚碎叶西北界,后渐攻陷碎叶,徙其牙帐居之。从吉尔吉斯斯坦出土《唐杜怀宝造像碑》的题记看,调露年间杜怀宝就是以“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压十姓使”的身份镇碎叶。......
2023-10-03
河西与北庭也被卷入了随之而来的风暴之中。可以说杨志烈此次出兵完成了救援京师的战略目标。然而河西军却为此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者殆半。在此时,杨志烈与凉州士卒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凉州的陷落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最终造成了北庭与中原的隔绝。杨志烈也在逃到甘州后不久被沙陀杀死。杨志烈此时是河西节度使,判文称其为“尚书”,当是因为他兼任了某部尚书。......
2023-10-03
关于是否要设立西州,唐朝内部还是有过很大的争议。魏徵和褚遂良反对在高昌设州立县,是认为占据高昌对唐朝没有太过重要的意义。他们的想法是通过羁縻统治体现在西域的影响。西州的建立也正是这样一种战略意图实施的关键。那么西州究竟为何在唐朝经营西域战略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西州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唐朝经营西域的第一个核心基地。西州的设立体现了唐朝进一步控制西域东部、并继续向西扩展的战略决策。......
2023-10-03
安西、北庭的镇军最早赴中原靖难,是在肃宗即位之后。不过最终,安西还是决定派遣李嗣业统兵五千入援。尉迟胜应当也是在此时响应唐朝的号召,随安西兵赴难的。关于安西、北庭入援兵马的数目,又有不同的记载。李嗣业实际上就是安西、北庭兵马的统领。故而,此次入援依然是以安西为主,安西、北庭行营的主将李嗣业和段秀实都是来自安西。薛宗正认为,王惟良谋乱之事是安西、北庭两系军将斗争的结果[35]。......
2023-10-03
贞观十四年,唐朝在西域建立起自都护府至州、县、乡、里的行政建制,与此同时,以安西都护府为核心的军事体系也构建起来。安西都护及诸州刺史,既有行政职责,又有军事职责。尤其是安西都护府,是当时伊、西、庭三州的最高军事机构。这批随侯君集远征而来的内地兵士,就应当是西州、庭州建立以后最早在其地驻防的镇兵。......
2023-10-03
相关推荐